我一直在学习,却丢了工作…资历20年外商副总裁,被裁员后才学会的三件事
周末有位求职者E约我,我因为白天要上课,课后还有班级活动,只能约在晚上8点。 E一开始以为我给别人上课,后来知道我这次是做学生,很诧异,说我已经给别人做老师了,还要学什么?我还那么忙,真要学,在网络上学不就行了。
E是一家外资汽车零组件公司高层,在汽车领域做了20多年,已经做到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公司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分公司,做得很大,福利、培训体系都非常完善。工作20多来,E一直觉得自己也在学习,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培训,都是公司安排的,但从来没有参加过公司外的培训。 E觉得没有太大必要。
1.公司体系很完整,培训已经很多了,国际化筛选,档次很高,还不需要自己花钱;体系外的课参差不齐,还要自己掏腰包,现在的课也贵,也不知道品质如何,觉得不值得。
2.做为高层主管,经常做为论坛嘉宾或老师教别人,别人还叫自己老师,现在做学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3.年龄太大了,外面小朋友资历都比他浅,他的下属倒是经常去学,但总不能和下属做同学吧,有点尴尬。
4.公司内部培训大多把工作时间衔接得很好,E特别提到,公司曾经公费送他去美国读MBA,都算工作的,金钱时间上都非常划算。公司内部培训都学不过来,没时间了,读外面的课程,自己很忙,中年人拖家带口的,实在抽不出时间。
E感慨,现在大家学习焦虑,他也是,除了公司内都学不过来的学习,自己还听线上的一些课,经常觉得讲得太浅。觉得自己一直在学习,现在不是也没有了工作吗?其实学习作用真的没那么大。
一、人才需要根据环境变化
E其实是我接触的很多中年高层主管的典型:学历好,经历好,聪明努力,在大公司体系里受到很好训练,各种能力都被充分照顾到,如果能保持这样稳定的局面,公司为他负责,终身不变,他也可以在公司稳定做好工作,一直是明星职业经理人。
但是,世上没有乌托邦,外面的世界在变,甚至在以加速度的巨变。汽车行业确实很大,前几年一直还在扩大,所以像E一样的人才一直很抢手。但是这两年,众所周知,汽车行业已经在悄悄转型。
E所在的国际汽车零组件巨头这两年来一直在挣扎,大公司应对危机也有一套成熟体系,于是去年就在裁员,今年的状况更不好。 E这样的优秀经理人也成为了被裁对象,今年疫情后,公司直接发了高额补偿金,将E所在的这个BU都砍了。
E自信凭他在这家公司的经历,他应该很容易被那些本土企业抢过去,曾经在他手下的XX、XX,几年前到本土企业,现在都已经是高层了。可惜,职场上很多经历未必可以复制,让他瞧不上的前下属没有一个愿意接受他,E在市场上投了很长时间履历,也无人问津。
最近这两年,汽车行业像E一样成熟的人才实在有点多。 E觉得汽车行业不景气,希望看别的新兴行业,他觉得自己的领导力和经验都还是不错的。
和E交流,立刻能感觉到他对于自己的行业非常了解,对自己的公司也了如指掌,功力很深,应对职场上各种问题的情商智商都不错,但是对于行业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兴趣也不大,感觉这是位什么「都知道」。我相信E这样的人才,如果能给一个稳定的平台,他也能做出一番成绩,可是,这样的人才偏偏很难得到机会。
E是汽车产业外知识局限、人脉欠缺,请已经近50岁的外行做管理还是要冒巨大风险。而E花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在原产业、原公司,对原来体系有很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尊心极强,E也很难接受新兴公司很多「不规范」、「短视」、「肤浅」做法。
E也很茫然。一直在学,也一直工作很好,人际关系也不错,在职场上还一直做别人的导师,现在怎么也遇到职业危机了?
二、能拥抱变化的,都是做好准备的人
在遇到危机时再想对策,往往只能用强攻的方法。强攻能不能攻下来,多半要费力而成绩受限。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遇到我们不想面对的变化。
但能拥抱变化的,只有那些做好准备的人,而那些准备中,最重要的是学习。但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是主动让变化发生。
1. 终生学习,订制??自己的学习计划
很多人完成大学教育后,最多读个MBA,就不知道读什么了,很多人想读也是想拿证书或学历,因为非学历的课程花费巨大却似乎对就业没什么帮助。
其实无论是学历还是非学历,成年人工作之后再读一定要考虑培养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只出于短期就业的目的。工作后有内部培训当然很好,有益于帮助我们做得更好。以E接受的完善的内部培训为例,所有培训是为了让他做好工作,让E成为合乎公司要求的螺丝钉。对于工作所需的能力圈之外,既无刺激,也无连接。如果我们有高于工作,甚至行业的要求,就一定要培养我们工作之外的能力,扩大能力圈和人脉圈。
现在线上知识服务品类很多,似乎多不胜数。线上当然也好,听听讲座,没什么压力,能开拓知识面。线上的课大多以普及为主,受众多,自然无法订制。而且我们看得很多讯息,大多是演算法推荐,往往是我们自己喜欢看的,而不一定是能力圈之外的。线上知识很容易让人有学习错觉,不断在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浅尝辄止。我们需要设计我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在不同时候选择不同的方式,不断拓展边界。
2. 以伴为师,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E问我,是不是同学年龄资历都很浅。当我们有了一定资历后,很容易被囚禁在自我设立的小领域里,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其实世界真的很大。我做了十多年猎头,接触过上万求职者和数千家企业,但是我仍然经常能发现,还有我从来没听说过的行业,更不要说我从来不知道的人和知识了。
成人教育,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学得多了,就常会遇到同样的一些人,人以群分,自然会有了很多行业外的人脉。我这次上的领导力课,平均年龄43岁,都是企业高层和HR经理以上的管理者,遇到好多熟面孔,都是在其他课程或活动上曾经遇到过的。比如我在周末课上,我也遇到上过我课的学员,以前是我的学生,现在是同学,成人学习就是样,以伴为师。
3. 以终为始,倒叙的方法看待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学什么都有点老了,和比自己年轻的人在一起做同学很奇怪。我们要学会用倒叙的方法看待自己的人生。我经常对身边感慨,35岁,人生和职场就要走下坡路,或者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不想再学习的朋友们说:可以想一下,你如果能活到80岁、100岁,到死还有多久,比你年轻的不一定比你晚死,比你年纪小的也未必比你年轻啊。
我35岁学会游泳。当时身边很多不会游泳的朋友都想学,但是觉得年龄大了,还和小朋友一样笨拙地学最简单的泳姿,实在不好意思。但我觉得,反正不会比现在更年轻,如果我现在不学,以后学就更老,更难为情。当我硬着头皮学会了之后,一直很庆幸:没人知道我是35岁会的,还是5岁就会的,如果我一直没学,一直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不会。
如果你现在35岁,觉得自己做/学XXX(新技术/新技能/…)已经够老了,如果能活到85岁,那你未来的50年生命中都不会/没有XXX,可以问自己:将来如果回首今天,我会后悔没有做这件事吗?
剩下的时间,我愿意在没有XX的情况下而活着吗?反正你不会比现在更年轻,只要不想这辈子希望有不必要的悔恨,就应该去做。要不你只会越来越老,越来越不好意思。现在失败总比10年后再失败好。淘汰你的不仅是年龄, 现在的职场已经是代际模糊的场域了,不以年龄论成就,不以资历论成败,及时清零,方可再次出发。
4. 认知迭代,提升自我增值的人生优先级
到了一定层级,再学新东西难度会提高,一是年龄大,生活中的事太多,时间不够;二是认知容易僵化,带宽不够,很容易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
但是世间道理都是简单的,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后,很容易有什么都知道的错觉,知道到做到有非常大的差距。现代职场是代际共存的职场,投资自己,终生成长,是对每一个职场人的要求。明智的职场人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会有优先级。自我增值的投资是所有投资中最先级。认知真正高的人一定是会迭代的人。
三、学习追求的是目标,而不是一种感觉
资讯时代,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如果进入职场就不学习了,你的职业的瓶颈期很快就会到来,所以大家都在提倡终生学习,但很多时候,学习成了缓解焦虑的手段。
我遇到很多真正会学习、热爱学习的人,都是自己公司内部学习资源丰富,但还是会花自己的钱,用业余时间投资到自己需要的学习上,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如果你在学习,要好好想想,这些学习是你主动选择的吗,是可以保证你通向你的理想职涯吗?如果你已经觉得自己行业的知识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不妨想想,你的行业知识能保证你不被更迭吗?
人在职场上,要根据我们的目标,订制我们的学习,而不只是有学习的感觉。没有人能决定自己的起点,但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我们的终点。你的人生如果不想被他人控制,就要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