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单亲妈被报社资遣,为了领失业救助,只好这样做…打零工不是趋势,是迫于无奈
我刚毕业的那几年,全世界都在流行迷你裙,真是让人伤透脑筋!像我这样肥臀短腿的人,能穿迷你裙吗?不就是自曝其短!我懂得这个道理啊,可是买不到长些的裙子,不得已买一条来穿,别人看到我时,很显然的是尽力憋住笑,并客气地说:
「你也流行穿迷你裙?」
零工,是未来职场的主要样貌?
事实是这样吗?明明我是「被流行」,一种没有选择之下,无奈的选择,并不是我的主动选择。可是别人看不到我内心的挣扎,眼见为凭,自以为是地说我也在跟流行,然后过度概括之后主观论断,连肥臀短腿的人都忍不住要赶上这股风潮,谁说迷你裙不流行呢?
这叫什么呢?
倒果为因,积非成是。
上面我之所以大胆牺牲色相,帮助你发挥想象力,是为了让你明白最近有一则报导,而我认为有必要站出来唱反调,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观点。昨天TVBS记者来访问我,指某杂志前两个月做专题《非正职大军来了》,说打零工的时代来临,并且下了一个结论:
「零工,将是来来职场的主要样貌。」
杂志举了一个数据,这十年来,美国民营企业的新增正职不到1%,零工人口却高达5,400万人(你注意到这两个数字在采用上的取巧性了吗?)。所以你正在做的工作,未来很有机会将被约聘人员、时薪人员取代,甚至被企业外包给钟点族或SOHO族。
3个案例,是主动选择,或被迫无奈?
接着,杂志在与Uber为例(你注意到它特别用象征一种新时尚的Uber为例吗?),带给人类颠覆传统的工作型态。在现今社会中,只要你有能力、时间、工具,便可以赚到比穷忙上班族更丰沛的收入。
再来,根据这家杂志的发现,不少就业人口选择打零工,虽然没有固定收入,但相对比较自由,而且只要肯努力找到自我价值,产生的身价甚至让一般上班族更羡慕。非正职大军已然成形,若不趁早做好准备,小心你的工作也会被Uber了!
然后,这本杂志举了3个在某地发生的例子:
【案例1】
一名高中学历的27岁年轻人在担任保全人员之后,认为血汗低薪,于是离职。后来经人介绍,到工地当搬运工,短短几天赚5、6千元,发现打零工的机会真多,于是接了各种粗活来做,像搬家工人等。努力一点,月入4、5万元不成问题。基于正职难寻,投报率又低,决定放弃找正职工作,展开「零工生涯」。
【案例2】
一名大学毕业生,现年30岁,之前在公司担任行政助理,月薪始终无法突破30K,为了缴学贷,假日就去兼差,比如超市大夜班等,若以时薪换算,收入不比正职差,索性辞职当起跑腿帮,像代客排队、代买东西,还做癌症新药的人体试验,终于突破30K。
【案例3】
还有一名是42岁的单亲妈妈,是报社记者被资遣,后来到处接外稿,以及接案写书与编辑。为了可以持续领失业救助金,以及中低收入的补助,她都帮托业主不要以薪资名义报税。
不要再重蹈「派遣风潮」的覆辙
对于这三名受访者的处境,我完全可以了解他们打零工的背后形成原因,但是你能说,这是他们主动的选择吗?就像我未满30岁的同事蔡瑞宇说的:
「如果可以做正职,薪水不错,谁要打零工?」
我同意,工作正在大量消失,这是大数据化与自动化的结果,而这个趋势全球皆然,不惟某地。我也同意,时代巨轮不断往前推进,社会也不断在蜕变中,新的需求在还未规模化之前,会先以打零工的型态填补需求的缝隙。但是我们不能据此总结,暗示这是一个风潮,是工作者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应该倒反过来强调:
「当企业提供的正职缺不足够时,人们不得已被迫必须用打零工的方式谋生。」
也就是,不要鼓动这股风潮!让年轻人以为打零工更自由,是一种更先进的工作模式;或是让企业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打零工,所以就将正职缺开成零工缺。
这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海啸,奇美一直被认为是幸福企业,却一下子砍掉3千人,全部是派遣人员,民众这才吓到,不再以为派遣是时髦的工作。那时候张忠谋退休在家,楼下每天有被辞退的员工在反对,后来张忠谋回任,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取消台积电的派遣制,全部转任正职员工。
但是在那之前,年轻人不知道派遣工作是有风险的,当时某国有一出走红的电视剧叫作《派遣女王》,让人觉得派遣人员好厉害,不管到哪家公司都可以帮它们起死回生,有一种拯救地球的英雄fu。而媒体也不时报导,派遣人员不必死守一家公司,可以到多家企业历练,经验更丰富,而且暗示只有高手才能做派遣工作。
青春财卖完,要卖什么?
如果派遣女工到最后是面临高风险的生涯,那么零工皇帝的下场是更危险,因为会使用派遣制的以大企业为主,而给零工的以小公司为多,你认为哪一个更为朝不保夕?再来看工作性质,派遣人员有部分是拥有高阶技术,而打零工的工作几乎在卖以下3项「青春财」:
1.卖年轻:比如车展模特儿卖的是美貌。
2.卖体力:比如工地的搬运工。
3.卖时间:比如代客排队、代买东西。
做一年、做两年…做十年,做这些工作会留下什么知识、技能或人脉?很少!那么到了4、50岁,没了上面这些青春财,又值中年危机,请问要卖什么?
年轻人都以为这些工作自由,其实哪里有自由?半夜三点要你去排队,下午五点要你去买东西,你是24小时被占满,随时stand by,哪里有自己的「完整可用」的时间,能够安排进修,提升自己的价值?
远见杂志与TVBS都是举足轻重的媒体,我很是忧心,这股被动走势万一被一窝蜂报导成流行风潮,将再度让某地的就业市场陷入另一场灾难,所以写这篇文章呼吁用劳动者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最后并给年轻朋友以下三点建议:
1.打零工不是不能做,但是绝对不要当作主业!
2.如果真的一时半刻无法找到正职,打零工只能当作跳板,努力求表现,想办法转做正职!
3.如果还是热爱打零工的自由,就要想办法当工头,打组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