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算命师、骗子、邪教教主都在用! 3种「超走心」说话术,让客户、伙伴主动掏心肺!
所谓「冷读术」,是指「利用心理.语言上的特殊手法,让对方以为自己能够解读其人生或是心思的骗人话术」。这是算命师、骗子、邪教教主……最常使用的骗人手法:一开始说真话赢取你的信任,然后才开始骗你。
其实,所有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跑业务或是接待客人,无论是恋爱或是教育,任何形式的沟通不都是从「赢得对方信任」开始。从这个观点来看,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冷读术,让自己成为一个能瞬间赢得别人信任的人,然后才能发挥影响力。
从心理衍伸的3种说话术
「不管套用在谁的身上都能说中,却伪装成仿佛能够看穿对方人生」的读心手法,就是所谓的「例行话题」。例行话题巧妙地利用了人类的3种心理:(1)具体化原理、(2)补充原理、(3)主观原理
话术1:想个笼统模糊的说词
「具体化原理」是指「人会倾向将笼统模糊的资讯,转换为具体实例后再去理解」。
譬如有人告诉你,「所谓的mentalist,就是将特殊手法伪装成超能力的专业表演者。」你首先一定会想「譬如说?」
「就是像Mr. Maric,或是更早之前的Uri Geller那一类的人。」在对方具体举例之后,你才会恍然大悟,终于清楚地理解了mentalist这个字的意思。
透过举出实例,再抽象的定义也能很写实地理解。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藉由举出具体实例的方式来理解。
例行话题利用的就是这种人类心理。
当读心者说出「你一定曾经被非常信任的人背叛吧!」这种笼统的说法时,咨询者自然就会开始思索「譬如……」,试图将其转换为具体实例。
「对我而言,信任的人是怎么样的人呢?我是不是曾经被这个人背叛呢?」
先将这个说法与具体实例对照,再来判断这项说法的真伪。
也就是说,笼统模糊的例行话题,一旦进入你的脑海中,就已经被想象成是具体实例了。
正因为如此,明明是一个套用在谁身上都可以,非常不严谨的说法,却很容易就让人觉得自己的事被说中了。
就如同福瑞尔教授的实验选用的句子,杂志命理专栏里的文章,也有不少是例行话题。随便拿起手边的杂志,都可以看到再含糊笼统不过的句子。
「本周可能会有从未与你交谈过的人积极地与你接触,试着打开心扉接受对方吧!」
但你看了以后,是不是很自然地开始将这个说法套用在自己认识的人身上呢?所以明明有成千上万相同血型与星座的人,但血型星座的占卜却得以成为一篇篇的杂志报导,从这件事就不难了解笼统暧昧的例行话题的惊人效果。
话术2:讲话讲一半
例行话题的第2项心理根据就是「补充原理」,意指「人会对不完整、不明朗的状态感到不舒服,而下意识的将其补充完成。」
在研讨课程中解说补充原理时,我经常会示范的一个例子是,每当我在说话当中突然说:「今天是7月……」坐在前面的学员一定会很自然的接着说:「2日。」
当然,用常识来想,这是理所当然的反应,但仔细想想会发现,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明明没问「今天是7月几号啊?」却一定有人会告诉我。
由于人身处不完整、不明朗的状态时,就会浑身不对劲,所以会在下意识之中(也就是说并未深入思考就自然而然地)试图将后续完成。
这就好像有人对你说,「这件事真有点难以启齿……哎啊!我还是不说好了。」就算你心里明白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就是会想要追问个清楚。
因此,即使是很普通的「请问您住在哪里?」被问的人多少还是会有些戒心。但如果只说「您住在……」对方反而会顺口回答说「世谷田区」。
例行话题就是运用相同的原理,且多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因为当算命师问你「……对吧?」如果默不作声的话会很难受,所以你就会想办法做出某些回应。
例行话题正是因为这个原理的作用,能够在心理层面上将咨询者也一同卷入情境当中,甚至引出咨询者的资讯。
话术3:先谈论自己的事
例行话题的最后一项心理根据就是「主观原理」,意指「人在听别人说话时,会有将别人说话的内容套用在自己身上」的倾向。
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当中,有一项非常基础的概念。那就是如果想要顾客谈论他的母亲,只要治疗师先聊起自己的母亲就行了。
譬如听到我说:「我妈妈在昭和初期出生的女性当中,个子算是高的。」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你应该会一边听着,一边也开始模模糊糊地在脑海想着自己的妈妈。然后接着说「我妈妈也算高的吧!」、「咦?我妈妈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啊?」或是「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所以我不太记得了」之类的话。
总之,你在听我说话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应该是你自己的母亲,就算只有那么一瞬间。
这样一来,我在完全没有提到「你的母亲」这几个字的情况下,也能巧妙地让你思考关于你母亲的事。
在心理治疗的场合,如果直接请客户谈谈自己的母亲,可能会挑起客户心中的防御本能或是引发反感。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中隐藏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时,更为严重。
然而,如果治疗师装作是在闲谈,不经意地聊到自己的母亲,客户反而能敞开心胸听下去。然后在听的同时,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母亲。
一旦客户开始思考这些事,便能以比较轻松的心情聊起自己的母亲。而且他们会觉得说出这些事是自己的意思,没有理由觉得反感或是抗拒。这个与治疗师所运用的技巧相同的原理,也被活用在例行话题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