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都觉得我很「大胆」,竟然敢跟总裁请益?最好的职场师徒关系,是什么样子?
怎么找到合适自己的Mentor?
其实我对Mentor的定义是这样的:
「对我人生或职涯有重大启发的人,可能是一个在当下阶段能教会你很多东西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协助自己打破过去经验或行为的人。」
是的,就是这么的简单,不见得每一个Mentor我都有一个拜师的过程,过去10多年来,与我彼此有互相认定为师徒关系的人就两位:旭正跟古哥,其他我所写的Mentor大多是因为在互动与共事过程中,给了我一些重大的启发,例如周忠信老师、林隆润策略长等等,这些人都算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导师。
而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找寻类旭正与古哥这样的Mentor。
我觉得我运气很不错,有机会在工作中遇到这些人,能遇到是运气,但当你发现有些很棒的人在你周围,而且跟你有互动的机会时,你是否有把握住了?怎么把握呢?我来谈谈我的做法。
首先,你必须主动,如果对方跟你在同一个会议或专案中出现,你要多把握机会好好跟他请益,你必须得展现积极好学的一面,也让对方了解你对工作的态度。这个过程,其实是在作价值观的交流。
我还记得第一个Mentor跟我说过一段话:「舒帆,其实当初你调回台中时,我没有预期你可以作到现在的样子,我本来只期待你能帮我把平台的技术问题解决而已。」
也就是说,他不是一开始就看好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准备当我Mentor,而是在过程中我作了某些事,让他感觉到我是个他能好好栽培的人。
我记得刚回台中时,因为承接了我所负责的平台,工作量其实有显著的增加,毕竟问题真的太多了,但我那时候跟他说:「反正问题我会把它们全搞定,加班也无所谓。」,那段时间,我每个月的加班时数应该都是正常上班时数的两倍以上,有时忙到凌晨都还在解问题。
那段时间,我遭遇到技术、管理、跨部门沟通、客户服务等众多问题,他都带着我一一去面对,一两次之后,我就会直接负责了。
在这过程,我们两个人对工作的价值观渐渐趋于一致,而我也养成习惯时常去他办公室找他聊聊,我的位置就在他办公室门口,他说:「有问题,绕进来就能聊了。」,我也没客气,有时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我会把我打结的地方提出来问他,他则跟我分享他的想法与经验。
我的工作渐渐上手后,工作上有了一点余裕,我便问他有没有什么我能帮忙的,旭正也委托了我一些事,而我则尽力帮他完成了,互相协助,而非单向受益,这是巩固彼此关系的重要关键,当我无偿接受了对方如此多的指导,我一定要有所回报,而且渐渐的,我希望我的回报能远多于他给我的。
Mentor对我的指导是雪中送炭,因为我那时真的很菜,有人愿意给指导,真的太棒了;而我的回馈只是锦上添花,再多都不为过。
更多我与旭正的共事经验,请参考:Mentor系列-我的启蒙恩师
当一个值得被指导的人
我在「Mentor系列-企业经营的第一个导师」一文中曾提到:
「那段日子里,我几乎天天都在水深火热中渡过,有一次忙了好几天,终于把一个棘手的问题处理掉,我回报给主管,主管旭正建议这次由我学着将成果整理出来,回报给古哥。
我还记得我写那封邮件花了不少时间,但我将整个问题的前因后果稍微描述了一下,并说明如何确保下次不再发生。
没多久我收到来自古哥的回信,他提了一些建议与提问,看完后又回覆了我的想法,并谢谢他的指导。
此后,他总会三不五时的回信给我,而我也会回覆我的想法,并趁机跟他请益,有时他到台中来出差,也会来找我聊聊,当时很多同事都觉得我胆子很大,竟然敢跟公司总裁这样对话。 」
还有这段:
「在我还是工程师的那些年,古哥就老是丢经营管理类的问题要我思考,一点也不考虑我是否有经营管理面的经验。但也因为如此,养成了我多元思考的习惯。
在我出社会的第三年开始,我开始大量阅读很多关于管理、沟通、建立制度、人际沟通与经营相关的书籍,所以我在面对古哥的问题时,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想法可以回覆,偶尔,我也会分享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文章或资料给他,他看完后多数都会给我一些回应。
而这些回应,有时是带着问题而来的,例如「我们公司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我们曾经经历过,但为什么现在不这样做?」、「不错,我们怎么开始?」,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逼得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找答案与思考,但就是这样的过程,我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基础有了快速的提升。
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后,我也渐渐形成我的观点,因为我认为如果凡事都只能给他指导,那我也太对不起他,有时我会提出反面的观点,这不是刻意的唱反调,而是我认为我们差了两个世代,观点上本就会有所差异,或许我的观点更贴近这个年代,所以我一点也不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时我们会深入讨论一些议题,激荡彼此的想法,他不会试图说服我接受他的观点,而是透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我思考我的观点,如果到最后,我们取得了共识,接着就会讨论如何开始,有些project就是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诞生的。 」
上面这两段的行为,是公司中很多人却步而不敢做的事,但我始终认为「我希望有人指导我,而这个人已经出现了,为什么不把握呢?」,担心害怕这件事,不能说没有,但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如果我只是听,没有任何的反馈,也从来不提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曾反驳过对方的任何说法,那我只是在接收训斥,单向的接收是很难形成良性互动的,若你要成为一个值得被指导的人,那首先你要懂得反馈,对对方的指导有所回应,而且是高质量的回应。
如何提高回应的质量?
请努力看书找资料,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Mentor觉得对你的指点是有成果的,而你的成长,就是Mentor持续coach你的动力。
你想想,如果有个人你对他提了一些建议,花了很多时间引导他思考,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他还是没什么改变,这时你还有耐性继续跟他耗吗?
为了跟上古哥的步调与思路,我花了许多的时间看书。
经营管理的书籍,我大概就从那时候开始看,到目前已经不知看了几百本,这也是为了避免跟他谈话时距离太远,或者总是要他指导我很基本的观念。
而当我透过阅读持续增强自己的知识时,他也会发现我每次都有点进步,谈话愈来愈能跟的上,有一阵子我什至成了他的书童与翻译,负责阅读新知,然后反馈给他,并将他的观念往下传达给其他主管们,而这无形中也巩固了彼此的关系。
以上是我对找Mentor的一些想法,给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