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好累、工作没动力?早上醒脑,先准备3件事!时间管理讲师:毁灭效率的主因是…
每次我问朋友为何想学习时间管理时,他们通常说出的话,我才发现,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有稳定的工作,但是心里底层,却藏有很大的恐惧感,追究其原因,是现代工作者面临了以下的无形挑战:
选择太多改变过快,慢不下来→学会要事为先,列出够少的事情
人生被社群、邮件、会议切割→练习把杂事加工为行动的技法
追求高标准,带来更大挫折感→每日重开机找出你的生命漏洞
事业成功,但家庭关系受挑战→如何设定一个值得拥有的人生?
简而言之,我们面对历史上最需要高效率的工作时代,手上拥有有史以来最有力量的各种工具,但是面对大量的讯息、复杂度愈来愈大的任务,我们没有一套确实可行的方法。
要事为先,就是吃青蛙
李开复说:「每天清晨,我会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归纳出来,做一个排序。我会依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紧急性』来做排序。我会对自己做承诺,哪些事情这一天一定要做完,然后我会达到这个承诺。另外,我会准备一个『琐碎事单子』,把一些琐碎但是必须做的事情(例如回朋友电话、填某一个表格、读一篇文章等),利用一天中时间的碎片时间(例如搭车、坐飞机、等下一个会议等)完成。 」
听过永锡演讲的人都知道,这是课堂中我很常引用的句子,因为李开复先生「要事为先」这个准则和我在推广的先吃了那只青蛙是一致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是要讨论这个概念。
每天起床吃掉青蛙的概念是我从一本书《想成功,先吃了那只青蛙》(繁体中文版书名,英文版书名Eat that Frog!)得来的。由知名的激励大师博恩. 崔西所著,是一本轻薄短小的好书,书中有3句话影响我最深。
1. 假如你需要吃掉两只青蛙,先吃最丑的那一只。 2. 你要如何吃完一只大青蛙?答案是:一口一口吃。 3. 吃的青蛙越大,你所得到的活力越大。
守则1,早上就吃最丑的青蛙
第1个守则是,假如你需要吃掉两只青蛙,先吃最丑最大的那一只。
我喜欢在中午休息时间去散散步,活动筋骨,这时候脑袋清明,一些可以激励自己的话语常常在这时候进入脑中,我就常常想到九把刀的这句话「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九把刀是一位某地的作家,出了不少本书,拍了电影,是一个做事很执着认真的人。九把刀不能对着空白的萤幕发呆,要写点东西来,这是他的战斗,作家不能只写书,也要营销、推销书,这也是战斗。战斗不是和别人对决,而是和自己的惰性打仗,这是场不进则退的战役。
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学生需要的是面对考试,推销员要去销售产品,投资人要决定买进或卖出,上班族要面对主管交办任务及潮水般的琐事,家庭主妇也要煮饭打扫、洗衣拖地,没有一个人是轻松的。
有时候我们懒得做、提不起劲去行动,每天过了一半还是觉得庸庸碌碌、充满挫折,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想到要先吃掉那一只青蛙。或者有时候,我们努力振作,吃下的却是最小的一只蝌蚪。
我的意见不同,要吃就吃最大的青蛙,那接下来的一天就轻松了!因为最困难的事情已经完成。
如果我们总是吃下一些小蝌蚪、小青蛙,却一直不愿意面对大青蛙,拖拖拖到下午,此时精力也减低了(心里告诉自己,现在我好累喔!),人也开始逃避了(心里说:那明天再做吧!),这样又过了一天事情却毫无进展。因此,每天早上一起床就专心吃掉最丑最大的那一只青蛙,是最好的策略。
小蝌蚪是指琐事,大青蛙是指重要的事,如果只吃小蝌蚪,那永远也无法完成目标,只有先吃下青蛙,事情才会开始完成。
守则2,不用一口吞下去
第2个守则是,你要如何吃完一只大青蛙?答案是:一口一口吃。
我们吃青蛙当然不是毫无方法的吃,举例而言,我都在早上写时间管理的文章,因为早上时妻儿都在睡梦中,我往往可以有2个小时自己独处的时间。
一起床,先做一些例行的事情(清空收件匣,规划每天的青蛙、蝌蚪等,这些行动也是这本书后续要跟大家分享的),接着便按下倒数计时器,提醒我持续不断写文章,直到完成拟定文章大纲,抓网络图案、阅读参考资料、开始写各段落文字,然后编排校正、重点颜色标记、贴上相关连接,最后才贴到各个网络上,一气呵成。
我很尊敬的姚仁禄老师曾经说过「生活就该像麦可.乔丹打篮球一样,看起来是非常快速的切入上篮,但是他的『快』却是用无数个『慢』组合起来。 」这是这么意思呢?这其实就是吃丑青蛙的技巧,也是我上面完成每天最重要事情的方法。
看似复杂的工作,事实上可以分解成许多小的行动。
把大事情分解成许多小动作,那么行动时我们只要掌握小动作的重点,不断依序前进,让自己跟着时间的节奏前进,透过在每一个小动作上保持专注状态,持续推展大事情的进度,时间管理高手知道看起来很快很轻盈的动作,事实上做的时候,心境上觉得是很慢的。
为什么?因为当我们想要驱动大事情时,那复杂的细节与压力会让我们容易迷失,可是如果把大事情分解成小动作,小动作相对简单具体,就能让自己更心无旁骛的专注在小动作上,这样大事情看起来也变成简单了。
这样做,就能面对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能够一口一口把丑青蛙吃完,并向前推进。大事情看起来难以一口吞下,而且巨大的墙壁看起来有一种根本无法完成的压力。但是如果切成一小步一小步行动呢?墙壁变成了一个一个砖块,看起来就很好搬运了。
守则3,进入Flow 状态
第3个守则是,吃的青蛙越大,你所得到的活力越大。真的吗?或许你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但其实只有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大青蛙,才能在执行时激发我们一种「兴奋投入」的工作状态。
英文中有一个单字叫做「Flow」,在时间管理意即一个人完全沉浸于某种活动当中,无视于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经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庞大的代价。
「『Flow』出现时, 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达成目标!这时候没有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Flow』。」--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正向心理学大师
进入Flow 状态的3个步骤
首先,要有暖身的时间,先作一些小工作,轮替一下不同的小事,这就好像要开始典礼时,前面有些铺陈的仪式接着,才进入完成每天最重要事情(吃青蛙)本身。
除此之外,记得要疲倦之前就要先休息,番茄钟工作法让我们每25分钟有次休息。
最后,我会在隔天早上写日记检讨,从检讨中找出有哪些作法可以改善,让下次要吃类似的青蛙时,可以有更好的方式。
吃掉的青蛙大,我们也获得成就感,不只是因为我们完成结果:吃下青蛙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一套良好的系统,并且吃大青蛙的过程获得充分的「工作兴奋」,于是我们的动能得以持续累积。
其实,吃青蛙的方法不只是一个实作练习,也同样是一个「克服心魔」的方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挑战最难的事情,才是最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