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朋友的好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差别对不对

从修车工人到亿万富翁…HONDA汽车创办人:在社会打滚,学会跟不同个性的人相处,才有价值

提起我们公司,大家常喜欢说「技术的本田、销售的藤泽」,我认识藤泽武夫是在昭和二十四年(1949年)八月完成梦想D型的时候。

当时我们的摩托车相当受欢迎,几乎供不应求。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研发的东西受到大众欢迎,而且对大家有用更高兴的事了,所以我并没有将经营放在心上。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一家月产量一千台的大公司,如此一来,我们的主要客户都是一些小的脚踏车行、想趁战后局势混乱大捞一笔的黑市,或者退役军人等相当不稳定的客群。当时,整个某国也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将这些主要客户归类于不稳定客群说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很多客人昨天还开门做生意,第二天要去收货款时却已经关门大吉,根本不知去处,所以即使出货也收不到货款。

如果这样下去,我们反而会破产。正在我苦恼时,现在的常务竹岛弘介绍藤泽给我认识。大战时,竹岛那时在中岛飞机公司服务,看到我在东海精机做的活塞环,认为这个东西可行,所以就提拔我做为中岛飞机的协力厂。

就在同一时间,藤泽当时也在一家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可以说是骗人的公司打工(切削机用的刀片),他也被中岛给网罗,所以竹岛认识我与藤泽两人。二战结束后,竹岛转去通产省(经济部)任职,负责我那个产业的业务,所以他相当清楚我不断研发新产品,却收不到钱的窘境。于是他跟我说:「有关钱的事交给藤泽就好。这样你就不用这么辛苦,可以好好的专心研究技术。」就介绍我们两人认识了。

我从以前在东海精机时,都保持着我不跟自己同样性格的人共事的原则。如果对方跟自己个性一样,就不需要两个人,我自己一个人就够了。即使目的相同,个性不同的人能发挥自己独特的看法,想出不同的路径。所以,我始终认为不需要跟自己个性相同的人共事,反而我喜欢和各种不同的性格与能力的人合作。

关于我的这种看法,我常常觉得,一个在社会上打滚的人,如果不能和跟自己个性不同的人相处的话,就没有什么价值。世界上有些公司是由兄弟打拼出来的专断独裁经营。但是,所谓人才,就应该打开大门、广纳贤才,如果只局限在家族经营,就会限制企业的成长。我认为,只要能够好好地让这家公司永续发展,本田技研下一任的董事长,甚至不一定要由某国人来担任。

藤泽与本田运命的碰面是在1949年的8月。地点是竹岛位于东京阿佐谷(杉并区)的一栋简单住宅。

藤泽与传说中的「滨松的发明狂」见面以后,当场决定要将卖掉制材工厂的资金拿来投资。于是本田就负责制造,而藤泽负责调头寸。两人头一次碰面就觉得情投意合,不到三五分钟就分配好各人的角色。几年以后,他们两人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因为我们互有对方所没有的特质。」

两人的性格虽然南辕北辙,但都天生的直觉都很强,观察力够,特别是看人的眼光精准。那些矫柔做作或虚张声势的姿态,在这两人面前完全派不上用场。他们以前的部下异口同声的表示:「他们只要一眼就可以把人看穿,谁也别想跟他们撒谎。」

本田说:「钱的部分让你全权负责。所谓交通手段是不管用什么形式,反正就是永远不可能没有的东西。但是,要制造什么东西一切都要我自己决定,我不给人家说东说西的,因为技术我最在行。」

藤泽则表示:「那么钱就给我负责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可能还没得赚。比方说要买机械,或做什么之类的,我会找一个最好的方法让事情进行的顺利。让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

「没错,就是这样,大家都不想短视近利。」

「好,我知道了。那您可以放手让我做吗?」

「嗯,拜托了。」

关于他这次与本田的会面,藤泽这么写着:

「我们约好本田做的事我不插手。相反地,我的部分本田也不干涉。我听了那个人说的话后,觉得未来有好多好多东西源源不断跑出来。如果我能好好地让一切上轨道,就能让本田的梦想起飞。我真的有这样的感觉。」

1949年10月,藤泽担任本田技研工业的常务董事参与公司经营。 HONDA的资金加倍增资。增加的1/4由藤泽出资。第二年三月HONDA进军东京,在东京八重洲成立了一个阳春型的营业所。这里就当成藤泽的大本营。

1951年加入的川岛喜八郎(前副社长)在大学毕业后,在故乡的静冈开了一家油行。 「听说有一家做摩托车的HONDA在应征业务。看起来满有意思的,所以我就去滨松试看看。面试我的就是本田先生。他看起来就是一个小工厂的欧吉桑。我们刚见面他就若无其事的说,我们公司再来会成为世界第一的二轮车制造厂。但是却又不让人反感。真的是一个不可思议、充满魅力的人。然后他跟我说,你想当业务的话,就去跟藤泽见个面。」

于是,川岛就去东京跟另外一位个性派碰面。

「卖鱼隔壁的一栋民宅就是营业所,藤泽先生就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支苍蝇拍。因为隔壁卖鱼的那里常有一些苍蝇飞过来。乍眼一看,真的看不出来可以托付终身的样子。但是,他就是给人一个大格局的感觉,他跟我说本田宗一郎一定会做出世界第一的商品。而怎么把产品卖出去就是我的工作。我听了以后,就清楚的知道,他相当佩服本田先生对于制造的想法与技术能力。」

所以不管那家公司的外观如何,川岛在被他们两人强烈吸引下,就决定加入了。

我完成了梦想D型之后,邀请藤泽负责销售业务,第二年的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三月在东京设立营业所,做为我们进入东京市场的据点。我之所以考虑进军东京,是因为像我这样的男人在滨松那样的乡下,常常要忍受周围的指指点点。我有时会系个红领带,旁若无人地开车或骑车到处闲晃,到深夜一两点才回家,左邻右舍就会抱怨。对于一大早出门、深夜才醉醺醺回来的我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感觉,但我太太却受不了。

邻居都说:「本田家的男主人最近常系红领带,每天晚上又喝到很晚才回家,没问题吧?」好像我在外面乱来似的。我认为,只要不造成别人的麻烦,我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不管别人说些什么,依然我行我素。但是,老是待在这种地方,总有一天会窒息而死。我开始觉得无法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也很难想出新的创意。于是,我想只好去更开放的地方,所以就计划去东京了。

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九月,我在东京北区上十条组装了一家工厂,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

所谓入境随俗,在乡下的时候,生活步调缓慢,我做出来的产品也比较土气,流于粗糙。但是当我想到能在这么刺激的大都会尽情工作,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所以我马上申请要建设月产三百台的摩托车工厂,结果被通产省叫去问话。

他们训斥:「怎么可能生产三百台。你真的以为摩托车卖得了三百台?」「他要求提高汽油配给的事虽然有他自己的考量,但是,脑筋是不是有点问题啊?」同业也都批评得很难听。然而,事实上当时的三百台现在已经成长到月产十万台以上的规模了。当时如果我说十万台的话,可能要被送进精神病院吧?

我就这样在新的环境专心研究,改良原来的二行程引擎,研发出四行程的E型引擎,同时装在梦想E型上,并且打算从东海道试骑到箱根进行试车。当天是昭和二十六年(1951年)7月15日,正逢台风来袭,我在强风豪雨中从滨松出发。机车手由我前面提到的河岛喜好担任,他骑着自己一手设计打造的爱车展开试车之旅。

我则开车(进口车)载着藤泽董事,从静冈县的三岛口跟在河岛的摩托车后面,但是他骑得很快,我怎么也追不上。当时,很少有机车能够穿越号称天下第一险的箱根,但是梦想E型却弃我们扬长而去,以极佳的速度一口气飙上垭口的顶点。而且引擎完全没有过热。最后我们总算开到可以看到芦之湖的山顶,而河岛早已经在那里休息等我们了,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在倾盆大雨中流泪分享喜悦。就连对于技术一概不感兴趣的藤泽董事也下车,在台风中全身淋湿,却一动也不动。

这个戏剧性的一幕,为本田技研的发展画下一个里程碑。从此之后,在机壳上画有银线的E型梦想号卖得非常好。当时担任试车的机车手河岛,之后也在34岁成为本田技研的重要干部。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请在本网站搜索您需要任何课程或者资源,如果没有搜索到您需要的课程请联系客服微信: shikong12367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找到你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