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超级房仲,赚到两间房!自己创业当老板,感叹:年轻人掉业绩都不担心?
世界的变化,又快、又急!这种一次多发的急速改变,让许多经理人喘不过气来,光是追着每天在媒体上的名词──区块链、虚拟实境、新零售时代、O型消费──就让人觉得高度焦虑。即便参加再多研讨会,也总觉得只是摸到皮毛,不着边际,更遑论讨论策略、进行计划、反馈和调整等传统管理动作,只会拖慢公司绩效速度。
这种市场挑战,企业家、经理人很多人只知道慌,但抓不到方向,而这些不安,员工,却似乎…没有感觉。
兆祥,感受特别深。
在房屋仲介业的他,已经打滚23年。从大型连锁房仲一路做起,总是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当年退伍之后,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在学长的介绍之下,直接到当时的信义区做房屋仲介。那时的信义区,仅仅是一大块农田,颓靡的稻米勉强站立在烂泥中,当时的荒芜,零星有着军方的几个矮屋,和虎林街的几个小洋房。兆祥,就靠着到传统市场发名片,拜访邻里长,热情地建立人脉,而慢慢在信义区生根。看着豪宅一个一个盖起,兆祥被阳光刻画过的黝黑皮肤,也刻深了自己的口袋。因为老实,诚恳,也在当地有着很好的情报网,因此,业务从信义区一路扩展到仁爱路上两旁豪宅,兆祥,在40岁前已经有2栋令人羡慕的大房子。
为了就近照顾父母,兆祥放弃信义区,跑到莺歌三峡一带,自行创立分公司,人生从43岁开始重新创业,历练,他这次放胆做。先大胆大量招员,建立业务团队,人员建置好,然后一口气攻业绩,因为物件清楚,专攻某地大学等学区的自住房市场,3年内,立刻冲出让房仲业羡慕的50%以上成长,且年年蝉联北区房仲业冠军。这时的兆祥,觉得50岁后的退休日子,已经指日可待。
但这几年,业绩开始变得辛苦。因为政府打房,房子有行无市。更主要是,新入行的房仲业代,觉得这一行太辛苦,因此,带看房只要超过10个物件,业代就哇哇叫,业务热情跟兆祥那个年代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兆祥也发现网络上的房仲交易网,正在侵蚀他的房仲服务。因此,他把这件事情告诉团队,并要大家更努力,且更发挥服务热情:
「我们要强化社区的人脉,更贴近邻里关系!」
「三峡莺歌的现在和未来的客户,只要想到房屋买卖,就想到我们!」
「我们有安全感,我们有沟通力!我们比网络牵成更可靠!」
壮烈式的喊话后,兆祥,这位辛苦一辈子的总经理要大家:
三个月内累积12小时网络营销学习时数
三个月内读三本网络营销的书,并且要写1000字心得报告
一个星期内各营业组组长要搜集竞争品牌的业绩数字,并提出业绩成长方案
兆祥总经理,希望全体动员,以因应市场挑战的心,却换来同事的一堆抱怨:
「要自己花钱去外面上课?有没有搞错?」
「看书?我哪有时间看书?花时间看书还不如花时间带看房!」
「搜集竞争品牌的业绩,这都是例行性秘书会做的工作,现在干嘛叫我们业代做?」
团队的杂音马上传到兆祥的耳里,他,倒是不动声色,把各业务组的组长叫来,把新的KPI挂到各组组长身上,要他们,全力以赴,达成全员进修、全员改变的目标。
结果,三个月之后,啥事都没发生。
天大、地大、业务最大,兆祥总经理拖不动大家,心里想一想,决定换个方式,办个教育训练,课程名称就叫做:练习改变,洗洗大家的脑。
浩浩荡荡找了三、四家管理顾问公司,和五个以上的讲师谈过,最后重金礼聘一位擅长团队活动、激励、热情激发,长相酷似白云的老师,带着全体业代到金山闭关两天一夜。兆祥总经理要求这位讲师,课程结束后,要看到「结果」,也就是,团队要有改变的心,要顺从总经理的指令,一起往前冲!
冲!冲!冲!冲到外海去了,两天一夜课程,讲师费、场地、饮食住宿、交通费花了将近50万,结果,啥事都没发生。
更惨的是,业绩还是掉,兆祥沮丧到人生低点。他自己承认,以前业务自己做比较快,现在,他旗下的业代,感觉每个人都是来他这里赚零用钱的,好像全世界只有他自己觉得这个事业,需要改变,需要创新,这怎么回事?
许多传统零售业主都遇到类似像兆祥这样问题。但,换个角度想,员工不是老板,立场不同,想法就不同,不能责备属下为什么不帮老板多想一想。也不要怨恨的想,给他薪水,怎么不知道感恩?愈想,会愈令人抓狂!
那,到底要如何让员工产生「改变」的心呢?我建议,要创造具有改变力的组织文化,要单点出发,然后全面扩散。简单讲,就是以老板为石头,创造「涟漪效应」:
1、主管要提出改变之后的公司新愿景
让员工可以建构出改变之后的具体结果,并让员工心向往之。例如,中国全家便利商店喊出让加盟商「三年成家、十年创业、二十年传子孙」口号,让广大中国加盟主一圆创业的大梦。
2、主管要提出改变的时程
给期限,是创造改变很重要的动力,员工因为时间逼近,可自行设定改变的方法和方向。时程的设定必须要精准,例如可以设定到X年X月达到什么目标。员工到了时程没有配合改变,就给予惩罚,反之,给予奖励。而这些,都必须一开始就先公告,且不要中途改变。
例如,特斯拉自动车创始人马斯克,清晰地提出,计划在2019年5月前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计划的改变时程。
3、创造口号,便于沟通
请主管委由相关部门,提出一个跟这个改变有关的口号,并让这个口号可以在公司的每个角落、每次会议、每个层级主管,在和员工沟通时,不断重复,不断说明,不断提起。最后,甚至员工都熟悉到会背的境界。
例如:第一人寿的企业内自我改变计划「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沟通口号,让这个概念成为上下沟通的重要主轴,并透过培训,取得上下共识,而让改变的理念,更易贯穿。
4、改变必须坚持一段时间,不可松手
改变员工需要花费时间,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达成改变的目的。因此必须每月、每季、每周持续地做,持续地跟催。如果没有效果,不要放弃,因为累积团队改变的能量曲线,像一个常态分配图,一开始效果不容易出现,但累积一定时日,自然会有突破性的高峰。
例如:中租持续推动5年共好团队,5年来的培训、开会、沟通,都是以共好团队为精神,不断累积和坚持,就是最好的例子。
故事的主人兆祥,面对市场的变化,他会更需要团队的支持。我要对兆祥说的是,兆祥,莫慌、莫急、莫害怕。坚持自己的改变信念,透过沟通减少团队杂音。当团队发现老板你是玩真的,愿意和你坚持下来的人,自然会陪着你走一段路。至于,不认同你,不想改变他自己的员工,自然就会选择离开。这段期间,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留下来的人,笑着送走离职的人,然后,拍拍身上曾经跌倒所沾到的灰尘,继续往前,无悔地走。这就是你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