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必有内斗!千万别说「这全是我的责任…」史丹佛开课教你:斗争自保学
在史丹佛指导组织行为学的教授杰佛瑞.菲佛(Jeffrey Pfeffer)认为,在掌握权力的过程中,失败经验无可避免。
「即便看来一帆风顺的人,也必定曾有过失败、挫折或怀才不遇。特别是经营新创企业,许多细节不可能尽如人意。(中略)有时就算脚踏实地,努力克服难关,还是有可能遇上悲剧,问题是在遇到之后,该如何重新站起来。」(出处:《Power:面对权力丛林,你要会耍善良心机》,杰佛瑞.菲佛着)
菲佛教授在史丹佛开了一门名为权力学(The Paths to Power)的选修科目,让学生熟习权力技能。权力技能,指的是能够获得权力,并彻底发挥其力量的能力。据闻从史丹佛毕业的学生中,有不少人败在组织内斗。
「为了出人头地,在背地里耍些小手段太丢人了。」
「我没办法像他们一样,那么不择手段。」
「想办事顺利,还要先跟董事会的高层打好关系,没必要这样做。」
学业成绩越优秀的人,似乎就越有这类重视领导者品格的倾向。但是,据教授所说,不论是IT企业或自己创立的公司,只要是企业组织,就无法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大约有三成到七成的管理者,都是因为内斗因素,而在工作上遭遇重大的挫败。
因此,在权力学的课程中,会介绍一些由于做事不够圆滑,而惨遭解雇,甚至是遭到检方侦讯的真实案例。学生能藉由这些实例,思考「为了避免这类失败,在组织中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默不作声,只会让对手有机可乘
举例来说,在组织当中,如果由你经手的业务失败了,该如何向上级交代,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菲佛教授强调,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得先自保。
一项重大的工作失败,会使得组织内部开始理清责任归属、甚至互相推卸责任,若是默不作声,容易被误会为有失职责,让对手有可乘之机;为避免这种状况,要立刻、积极的向上级报告现况,以及跟相关人员说明自己的立场:「虽然发生了目前这些问题,不过自己已经掌握了最新状况,也想好了接下来的对策。」切记,你只需要陈述这类客观的事实,「这全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这种自以为悲剧英雄的话,绝不能轻易说出口。
2013年从史丹佛商学研究所毕业的加藤千寻回忆:
「状况发生后,要尽早向相关人员或主管表明立场,并说明后续的应变措施。菲佛教授强调,在工作上就算遭遇失败,也绝对不该主动承认是自己的错,只要主动说明目前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就够了。」
大部分人听到这些说法,通常不会太过追究责任归属,甚至可以借此寻求对方的建议,以达成最佳的善后做法。
组织的失败,不代表个人的失败。只要了解这一点,以当事者的身分及早与组织共享情报,就能有效避免被归咎为个人的失败。
搞砸了,怎么处置可以保全名声?
前文提过的格罗斯贝克教授,在史丹佛的课堂上,曾举出各项失败的案例。他也特别提到失败可分为两种:第一,能够重新出发的失败。第二,真正难以振作的失败。
能够重新出发的失败,大多符合以下两项或其中之一:
<第一,付出最大程度的努力,结果失败了。第二,对于投资者与周遭的人展现出最大的诚意,结果失败了。
也就是说,即便创业后公司发展不顺,只要努力向众人展现最大的诚意,未来上头还是愿意重新给你机会。加藤千寻解释:
「教授强调,在遭遇失败时,最重要的是,亲自向关系人及亲近人士解释状况。若是透过第二或第三方传递消息,对方的心里必定不好受。而且对不幸失败的当事人来说,毫不掩饰的直接告知对方现况,除了有助于自身的情绪整理,也较容易获得谅解与协助,进而面对下一个阶段的挑战。 」
相对来说,真正难以振作的失败,主要是牵涉到违法、不公不义的事件,或是出现以下两种原因:第一,创业者过于怠惰。第二,投资者无法接受创业者业绩报告,因而撤资。这两种状况,会使得创业者的名声在投资客间迅速下滑,未来因此难以重新出发。加藤千寻继续说道:
「并不是只要从史丹佛毕业,就不怕遭遇失败。许多成功的创业家,也曾在创业失败后,先进入某家公司受薪,以维持生活、累积经验及资产,之后才再一次挑战创业。重点是,在一次失败之后,是否能够再度抓住机会。」
一味逃避只会害你信用破产
根据教授表示,以下两项行动,能有效帮助你从失败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第一,展现最大的诚意,向投资者履行说明责任。对家人与亲近的人,也必须据实以告。第二,就算为了生活,先忍痛放弃创业这条路,到一般企业任职,也要在工作上拿出成绩,找回外界对你的信任。
加藤千寻更进一步说明:「对外说明失败经过时,必须尽可能的传达客观事实。最糟糕的说法,就是用『都是因为现在景气不佳』这类试图推托责任的说词。应该要就事论事,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错误?营运模式哪里需要改进?企业中的管理者是否适才适所等,客观的提出分析报告。」
在组织中遭遇失败时,向他人展现诚意并找回信任最为重要。但实际上,不管在组织中或自行创业,在遭遇危机时,大多人都会先想到「该怎么度过这个难关」、「如何将伤害减到最低」、「要怎么样蒙混过关」等逃避念头。但如果真的选择了逃避,之后等待着你的将会是信用破产。
毕业后在矽谷担任资深企业顾问的加藤千寻,现在仍将格罗斯贝克教授和菲佛教授的教诲谨记在心:
「所谓面对问题,不是在现场展露出自我防卫的态度,而是退一步思考,怎么样的行动最能表现诚意? 如何让他人恢复对我的信任?从长期利益的角度观察且行动。当未来遭遇到重大失败时,能否知所应用,将会是能否重新振作的最大关键。 」
失败之后如何重新出发,取决于当事者的品行,以及后续所采取的种种行动。这正是史丹佛最希望传达给学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