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凭什么」是找安慰、问「为什么」是找出路…遇到挫折,你的反应是哪一种
你有没有过,周遭的朋友常常跟你抱怨职场上、学校里、家里中的不满?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如何从「抱怨」看出一个人的价值观?
有些人的抱怨,是喊着「凭什么」
前阵子我们某地做了一起群众募资案,买《纽约时报》的全版广告,主题是:「给全世界一封信」也是#TaiwanCanHelp这个标签的起源。这个募资案的目标是400万,但超乎预期的,一天之内就达标了,甚至在专案提前结束的时候,就已经达到新台币1000万的募资。
不过,我今天没有要来分析这个募资,无论是关于设计,还是媒体的选择,这两个议题在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专业的讨论。我想来谈的是,我在这次事件里头,看到很多「抱怨」,看到很多人在社群媒体上不断喊着「凭什么」是他们。
「凭什么他们能代表某地?」
「凭什么他们能募资到这么多钱?」
「凭什么 某社交r 这么好赚?蹭流量吧!」
这个「凭什么」的抱怨情境很有趣,在职场上也很常见,我自己也曾经遇过。
在我大学时期,当我还是学生,却开始做讲师的时候,常常藉由第三者或者匿名评论看到一些讨论:「你看侯智薰成绩比我差这么多,凭什么他可以用讲话就能赚时薪至少2000元的讲师费啊!真的只会靠一张嘴!」
坦白说,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挺难过的,让我有一阵子不太敢在脸书上发文和分享,免得又惹大家闲话。直到听到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分享过一个概念,他说他们公司曾请来一位心理专家说:「人的价值观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弱势价值观』,另一类叫做『强势价值观』。」
他当时也有点听不太懂,进一步问了,这两种问法有什么差别呢?
问凭什么的人:抱怨规则
他说:「会把『凭什么』挂在嘴上的人,是在抱怨规则。他们不认同规则,也认为期待落空自己没有问题,所以不去承认规则,不然就等同否定了自己。」
举几个情境来看,如果我是弱势价值观的人,在学校里,当我成绩差了,我就会偏向思考「教育与考试制度不公平」,是教授和考试扼杀了我的才能,不然凭什么我只能这样呢?在职场里,如果我薪水不高工时却长,一定是公司制度不合理、一定是我的老板惯性压榨员工,或者这个同事有背景有靠山,不然,凭什么我只拿到这薪水呢?
当我们越是觉得自己是个弱势,越会习惯去攻击规则,习惯去觉得背后有人在搞鬼,所以开始攻击当事人,认为一切都是有阴谋的,这就是种「弱势价值观」。
问为什么的人:相信规则
那什么是强势价值观呢?强势价值观的人,比较少会去质疑规则。当然,可能也是因为他现在过的还可以,所以相信规则。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出现了他不能接受的结果,强势价值观的人会倾向去问「为什么」。因为既然规则是有点道理的,那么一定是有什么部分是「我自己没注意到的」,那我就要去分析问题,找到对策,让自己更好。
所以,我们可以想想看。如果遇到了问题,一个人老是在问「凭什么」,另一个人总是在问「为什么」??久而久之,这两个人的距离是不是就拉大了?
还记得我当初在面试助理时,有过一句话:「当我的影子实习生,你会发现其实我也有很多东西是不会的,但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去把每一句『我不会』变成『我要去学』,这样我们才可以不太一样。」
回到这次的《纽约时报》募资案,除了看到一些人在网上抱怨,不断喊着凭什么之外,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是问着「为什么」。
「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次的募资?」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社群声量?」
所以他们进一步去分析了募资团队的分工,他们在社群和议题上操作的手法……等等,后续也呼吁了一批人加入#Taiwancanhelp的创作里,一起藉由这议题打造个人品牌或者展示作品。
看着这些讨论串,我另外也发现,问凭什么的人,会越问越生气,而会问为什么的人,会越问越有深度。
弱势与强势,不是客观处境而是主动认知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废话,如果我是既得利益者,现在的规则对我是公平的,那我也会问为什么啊?但我现在就处于一个被压榨的弱势位置啊。
这一集先不论「公不公平」这件事,因为我觉得这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公平;就连在职场里要争取公平,我认为都是个「伪概念」(这边未来有机会来谈)。
我想说的是,这边指的强势与弱势,不是指「被动处境」而是「主动认知」。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小明和小王同班,小明考全班第三十名,小王考了全班第三名,你说,谁强势谁弱势呢?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如果当考三十名的小明心中想的是:「为什么第一名可以考这种分数?」进一步去研究他的学习方式,这时候小明就是种强势价值观;然而,如果第二名的小王心中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认为这不是他该得的,开始抱怨说:「凭什么第一名是他?而不是我?」这时候小王所保持的就是弱势价值观。
相信你生活周遭应该也有很多这种例子,这时候可以套句我身旁很多创业朋友们常常说得那句话:「创业是比气长。」所以你看,这里的「强势」和「弱势」不是种客观现象,而是主观心态,你的心态决定了你是哪种价值观。
提醒自己,别在可以学习的时候选择偷懒了
等等,这一集不是要灌你鸡汤,叫你去容忍现在的处境。而是你对现况的不满意是正常的反应,当期待跟实际状况有所落差的时候,我们都会生气、都会在意,但这并不是件坏事。只是提醒自己和各位,别让自己掉入了弱势价值观的陷阱里,因为这样不仅仅是以受害者自居,还会攻击和忽略那些你本可以学习的事情。
什么意思呢?回到职场上,当某些人不断抱怨公司的制度不合理,领导和老板的决策不公平,同事暗算我??等等。这时候他们除了在攻击制度和人之外,整个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我很好,我不需要改变,是他们要改变来配合我」。
所以他们习惯的行为模式是:等待。等待那个属于自己的规则,以及懂自己的人来到他眼前。
我们在社群网站上常常看到这样的人,站着说话骂人不腰疼,我过去也会挺气愤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但后来我想想,我们也不需要去谴责这样的人,只是觉得很可惜,选择用了最偷懒的方式来假装成长。
奇葩说的幕后公司米未传媒,公司里头有一条标语写着:「感觉疼的时候,你正在成长。」马东曾经说过,这句话是写给他自己看的,不是因为他年事已大(XD?)是因为他很害怕当他遇到挫折时,会忍不住冒出了一句:「凭什么」,选择用个情绪的出口,把这个本该学习、往前走的机会给丢失了。
弱势价值观的人,会选择用站在原地等待、攻击他人的方式,来让自己的相对位置提升,但其实他们可能没意识到,一味的攻击和「凭什么」,只会让他们停在这个让他们不满意的位置上。
所以,我们可以抱怨鸟事,也可以去讨厌人,但要多去问「为什么」,少去质问「凭什么」;去向这件事和这个人(如果是你讨厌的,那更应该去)学习,去研究为什么他能做到这种程度,我们也进一步学习之。这样你的生活会快乐一些。
为什么和凭什么,差一个字,却是完全不同的心态。 「凭什么是找安慰,为什么是找出路。」
好,今天的雷蒙三十大概就到这,希望这几个小故事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