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好难!中租人资向业务取经:把求职者当顾客宠
传统被视为企业后勤单位的人资部门,竟然也要站到前线开始跑业务?人资工作者如何学习当业务员,把人才当顾客,努力推销公司,吸引优秀的人才进来?
牛津经济学院指出,2021年,某地将面临全球人才最大缺口;人才外流加上少子化趋势,这几年人才难寻,已经成为某地企业正在面对的危机。
「每一位HR的脚下,都有100人。」一位人力资源主管说。意思是,每位HR都应该像业务员一样,走出去拜访客户,用勤劳的双脚把100位人才找进公司,而不是坐在公司里等人才自己上门。
过去,原本被动等待求职者应征工作的人资单位,如今在人才招募上也开始朝业务化迈进;不过,国内租赁产业龙头中租迪和,又将人资业务化执行得更彻底。
主动应征量下滑,逼出人资「业务化」转型
中租迪和企金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文倩指出,从2014年开始,中租人资开始做大量陌生开发,化被动为主动。主因,是该年主动应征量明显下滑,一方面是金融同业竞争,相继开出职缺抢人才,一方面公司规模逐年扩张,人才需求量也变大。
只不过,相较于一些企业的人资业务化多半集中在招募端,积极到校园征才、举办工作说明博览会,或是打电话做陌生拜访,中租迪和消金暨营建运输金融人力资源部经理何柏谊表示,中租人资的业务化不仅有一套标准流程,更着重全面流程,而不仅是开端。
「如果招募人员很辛苦在前端找到人才来公司面试,但是后端的人资人员在介绍工作时,却用公务员心态,用例行的公事态度介绍职位与薪资,求职者不见得会来报到。」何柏谊解释,这是因为求职者看的不仅是招募人员的友善,来公司面试时,他也会观察后端人资是否有将公司未来发展及工作内容介绍清楚。
除了后端人资工作者的服务态度重要外,甚至用人主管的心态也必须改变;「以前主管选用一个人,可能要看5个人;现在有2、3个人进来面试就要选定。」何柏谊说:「主管也会变得越来越谦卑,珍惜每位来应征的人才。」
陌生开发潜力人才,搭配客制化职缺介绍
中租人资如何朝「业务化」的标准流程迈进?
一、陌生开发,从客制化介绍开始。过去中租人资的作法是在人力银行网站开出职缺,求职者递履历,人资再跟对方联络;现在已无法苦等求职者上门,或主动在人力银行网站上搜寻与职缺条件符合,却没有递履历到中租的潜力求职者。
其次,先礼貌的传送公司相关职缺及简介给求职者,而非突兀地先打电话给对方。「如果觉得这个人的履历符合职缺就打电话给他,成功率一定很低,因为他被打扰而且不认识你,」何柏谊说。
不仅先礼貌寄送介绍给对方,甚至在文案上,中租人资也特别与公关部协作,将符合对方的职缺介绍及公司未来发展,做精致的客制化简介,提高对方愿意来面试的意愿;接下来才开始打电话给对方,而求职者因为先看过介绍后,对话时就能聚焦。
「电话联络时,除了询问他的学、经历,公司可以提供符合的职缺外,更要了解他的求职痛点是什么。即使无法第一次成交,邀请他来面试,也要把他视为潜力客户,长期维系关系,因为总会在某个时候,某个单位会有符合他的需求职缺,我们就可以立即补上,」刘文倩说明。
这就是为什么中租人资在很多职缺上,可以在3天内补齐用人单位的职缺。一方面是人资长期与人才培养关系,若有适合职缺,立即询问对方意愿;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培养人才资料库,人资手上名单不断更新增加,所以才能即时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二、为求职者营造顾客体验情境。一旦人才进公司面试,更要加速求职者想要来报到的意愿,面试时的情境体验就很重要;换言之,就是站在求职者的立场去思考。
求职者对公司的印象,从接触电子邮件的简介开始,到踏入公司面试时的感受。何柏谊表示,除了面试官与人资主管友善详尽介绍公司外,更要花时间了解求职者的需求,「如果只强调公司薪资、福利好,求职者进来后却发现工作内容不符合期待,做两天就不做了,等于浪费彼此时间。」
此外,招募流程务求透明、顺畅与便利,也是许多求职者重视的一环。从面谈到任用过程,很多求职者都有不好经验,苦等数周甚至一个月以上,才等到面试结果。但是在抢人大作战的今天,人资不能再用过去跑流程的心态,而是要加快流程,才能抢人成功。
「我们的流程快速又透明,面试时,用人主管与人资主管一起面谈,一周内就通知面试结果。」刘文倩说。
到此为止,人资业务化的流程也还未完,即使求职者报到后,人资也会持续关心对方的工作适应情形。何柏谊说,某位去年刚报到的新人,对打电话给店家开发业务有心理障碍,怕被挂电话,「我们的人资同事知道后,立刻当场拿电话示范给他看,这就是非常积极的业务心态,从头到尾都关心。」
多功能HR,必备沟通力、企划力和业务力
至于业务化的工作方式,如何算进人资工作者的KPI(企业关键绩效指标)?
刘文倩解释,人资的KPI分「过程」与「结果」两大指标。面试人数多寡属于过程指标,包括打多少电话、约多少人来面试;结果指标则是报到率是多少。不过,各单位对招募人才的需求难易度不一样,很难用量化来评量,比较像是例行性的管理。 「人资主管看的是你的达成率,而非打了多少通电话,」何柏谊举例,他所带领的一位同事,别人打100通电话可能招募到一个,但是他只打10通电话就能招募到8个。
「原因在于他对这个职缺内容及该单位同事很了解,甚至对公司附近的餐饮也很清楚,在与求职者互动时会解释得很详细,对方有问题他可以立刻回应,还能根据自己专业判断,评估人选是否适合这个团队,回馈给用人主管,让大家都很信赖他的服务。」何柏谊说。
「其实,人资现在要求的不仅要有业务力,更要有营销企划的能力与沟通力,」刘文倩微笑说。
中租人资业务化的成果,从2012年中租控股集团2,700多人,到2018年员工已成长为5,600人,在同业竞争、公司扩张压力以及人才外流下,招募人数还能成长两倍,正是挥别了人资高高在上的态度,重新把求职者当消费者,提供最佳的求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