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站在领导角度想问题怎么办,换位思考站在领导角度想问题怎么说

如何趁早养成体察全局与换位思考的能力?

这么几年来,时常有人会问我:「Joe,你们是从小受过什么训练?为何对于复杂人际关系总能看得这么深刻?」

我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无法回答这问题的…

因为回想起来,我从小就不是外向的孩子,对于跟人交朋友这件事没有很大的热情。也不是自闭到完全不理人,但对于频率不同的人,向来不会勉强自己要去跟对方熟悉。加上运动细胞也普通,所以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自己看书或是做类似静态的活动。

父母方面,从小也没特别让我去学过什么少见的才艺。虽然上过什么功文数学、英文、音乐、或是画图这类活动,但与其说是学技能,不如是让小朋友打发时间的活动。加上我在上课过程中从没崭露什么了不起的天分,课堂中又不是显眼的学生,所以向来不太受老师关注。通常也多只是上个半年,自己腻了然后就没去了…

所以我也常自问,为何我在现在这年纪,人际动力的变化以及组织中的政治氛围似乎敏感度比一般人稍微更高一些?

想来想去后,我唯一想到有一个可能性,或许是大家可以尝试培养你自己(甚至是你小孩)去练习的事情。这件事情说起来没什么很神奇的地方,也因此我过去一直没意识到,但最近开始感觉这搞不好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

这训练是什么呢?是我自己大概5岁时,我妈妈开始教我下正统的象棋。所谓正统的象棋,指的是那种全盘的象棋(不是盖着下,然后翻吃隔壁子的那种下法)。

我现在回想起来,下棋或许是个对我人生影响绝大的活动。因为一开始刚学的时候,我笨手笨脚的,就算妈妈让子三四个,我都未必能赢。但过了段时间,我可以跟妈妈打成平手。甚至慢慢也可以跟不少大人打成平手。最终则开始有能力赢他们。而在这摸索赢他们的过程中,我其实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几项同年龄小孩没有的能力。

比方说,「全局思考」的能力就是下棋要赢必然会开始学会的东西。因为,你不能见树不见林,不然你可能局部胜利,但却在关键目的上失败。像刚开始学下棋的时候,很容易会仅着眼在某个区块战役上。可能好不容易吃了对手的车,但却刚好曝露弱点被将军而落败。

但当你开始有全局的观点,你就会开始学习揣摩你的对手。他出了某步棋,你会去思考:「为何他要把炮移来这里?」「放到这里是有什么目的?」

你重新环顾全场,然后发现:「啊,他老早把马放在那边是早有预谋吧!炮移到这里恐怕是为了之后要堵我象的路?若照此推论,接下来他应该会把车移过来…」

最后倒推出:「如果他打算这么做,我又该如何反制呢?动炮…动兵…还是动….?」

所以,下棋让你能自然而然拉高视点,并学习从「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最后,自然而然就会培养出策略的思考力。

这是我最近开始学围棋,才回想起来的陈年往事…

我觉得局的思考,最关键的起点是你要有能「换位思考」的能力。能越快体察别人在想什么、越快理解别人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猜到别人想怎么出牌、会怎么采取行动,你就能理解目前的状况,并及早做出反应。无论是恋爱、或是友情、或是工作上更复杂的状况,体察别人的心意,都是看懂局的第一步。而下棋,似乎是最能潜移默化地在我们早期年纪就去强化这能力的方法。甚至我猜,最好的训练时间,恐怕就刚好是5、6岁前后。

因为据说人类的小朋友在大约5岁之后,才开始有从别人的眼里体察世界的能力。

最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是皮亚杰(Piaget)的三山实验。这实验的概念是这样。实验者在桌上放了三座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假山。小孩子坐在一侧,另一侧则放上一个玩偶。然后请小孩把他眼中看到的山画出来。他可能画出由低到高的形状。等他画完后,请小孩子再一次尝试画出「对面玩偶」眼中看到的世界。

当小孩子年纪还小时, 就算请他画玩偶看到的世界,他也只有能力画出自己眼睛看到的这三座山。据说要到5岁之后,才开始有部分小孩有能力从玩偶的眼中画出它眼中的三座山。而大部分小孩子约要到7岁之后,才有充分从别人眼里看世界的能力。

虽然我们最终都能理解,玩偶看的世界跟我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不太一样。但如果能把孩子放在一个「非得不断揣摩别人想法」(喔,当然,性格古怪的父母对此也有帮助就是)、他又能有乐趣、而且还能培养他策略思维的环境,那肯定他这部分的能力会在长年磨练下超过其他同年龄的孩子。当然,我没有真的学过儿童教育的知识,所以并没有证据显示下棋一定有用。但就算下棋对培养换位思考没帮助,训练小孩下棋恐怕也没有损失。最少可以累积跟小孩的亲密互动,所以这或许是一个各位家长可以尝试的方向。

有人可能又想说:「那打球呢?或是打电动呢?也可以培养体察别人眼里世界的能力吗?」

我觉得打球这种团体活动应该多少有帮助,但恐怕帮助没有下棋来得好。因为打球这类的活动,一部分的孩子是可以透过生理优势来无视策略。比方说,你长得比别人壮,你球就是丢得比别人远;你跳得比别人高,跳抢总是赢别人。当你可以直接靠生理优势辗压别人下,别人想什么就没这么重要,你也就不会费脑筋去思考这些问题。你也只会不断反复用你的优势。但生长优势有时候过了高中,就没用了。所以若养成小孩过度仰赖生理优势,长大可能就会开始不断失望。

但下棋,是一项无法透过生理优势来赢别人的活动。大家拿的棋子都相同,你要赢,就势必得比别人看得远,把别人的行为猜得透。所以参与者自然而然会去磨练这一块。

所以,下棋可以帮忙建立三个东西:

全局思考

揣摩对手

自控规则

至于玩电脑游戏,我觉得也没有跟真人下棋来得好。这分成两个理由。首先,你不会觉得电脑是人,所以压根不会尝试用电脑的角度想事情。 (像我最近学围棋,身边没人陪我下,也只能跟电脑下。但跟电脑下,真的就没有推敲对方在想什么的乐趣…)

而且很多游戏,电脑AI都有思考盲点。人类往往很容易找到AI的盲点,比方说某些策略游戏,只要你不接近敌人到一定程度,电脑就会无视你。但这种盲点鲜少是真实人生的状况。当然人生的各类系统也都还是有盲点,只是这类盲点通常不在显而易见的地方。你反而更要从大处着眼,要更充分理解人性,才有办法找出来。这反而是电脑游戏比较难协助我们养成之处。

另外,电脑游戏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跟电脑玩久的人,会对规则判定懒惰,很容易会觉得规则是不能被撼动的东西。因为我们打电动,电脑自动会算分跟判定生死。但跟人下棋,你得自己掌握规则,你得注意对方是否按照规则。换言之,你会习惯不把人生交给别人去计算。你必须重视过程、也需保持警戒的监控结果。而不是觉得别人自然会做出公平与合理的计算。而这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态度!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请在本网站搜索您需要任何课程或者资源,如果没有搜索到您需要的课程请联系客服微信: shikong12367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找到你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