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中交不到朋友,工作中很难交到朋友

职场不一定能交心,但可以「适度依赖」!别变成只会做事,不会做人

职场上,你常以不需要他人协助为荣吗?

或是你总是要求自己必须独立解决问题才是好员工?

我得坦承刚出社会时的自己,确实如此。当时,我虽然是职场菜鸟,但却不允许自己有「例外表现」,拼命在高工时及不熟悉的业务压力争取如期如质完成工作目标。

曾经主管只是随口一句:「这份采购规格老板明天一早要看」,我就自动延长加班,连采购是什么也不懂,前手也没有留下参考资料,不知道撰写格式就上网查、买书研究,预算明细不会编,没关系想办法拿公版资料反推,总之,即使没有策略的死瞌,却总能在期限内提出资料。

你一定觉得很奇怪,难道公司没有长官、前辈或同事可以提供协助吗?可能有,除了我不善于求助外,我内心深处其实也不相信对方愿意帮我解决问题,毕竟工作者总是自扫门前雪,不是吗?

当年我会有这样想法,其实是缘自研究所的边缘人生活(几乎被霸凌)。因为习惯自食其力,便自然生成的职场信念:「凡事只能靠自己,职场人际应对不可靠,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信念一方面促使我必须不停鞭策自己,持续强化专业,但却也使初入职场的我习惯只管做事、不想做人,连带让当时主管觉得我与其他同事间格格不入,更别提日常散发出生人勿近的尴尬气场。

这种「虽然我跟办公室同事维持着基本人际互动,但刻意回避私人情感交流」的互动状态,知名临床心理学家所著《适度依赖》提出一个十分贴切的形容词「保鲜膜式的关系类型(障碍性疏离)」。

过度疏离者,难以信赖他人与自己

障碍性疏离被比做「保鲜膜式的关系类型」,原因在于疏离者不会让任何东西直接贴近自己(不论是身体及精神上),就像是里着一层保鲜膜。

换言之,不管你做再多的努力,都无法接近疏离者,若你企图使用行动强行缩短双方隔阂,哪怕只靠近一点点,他们都会立刻找办法离你远远的,让彼此关系回到一个让他们觉得安全的距离。

仔细回想,当时看似独立的我,其实心里总认为别人靠不住、不值得信赖,也确信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因为信念主导行为,故人际往来我倾向公式化应对,若对方表现不符合我的预期就生闷气或干脆闪人,避免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别说求助。

这样的职场互动看似我是掌握主导权的那方,进退得宜极度自信,但这其实都是「表象」,多数研究也证实类似的结论:「尽管疏离者看起来坚强、自信,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仍觉得孤独、寂寞而悲伤。」

难以信赖他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同时也是不信任自己:不相信我能在对方搞砸后有能力应付,或是不相信自己展现的脆弱是能被他人所接纳,那种天地间只能靠自己的感觉真的令人感到疲倦。

适度依赖,从职场开始刻意学习

过度勉强自己独力工作所积累的疲惫及身心失调,让我开始反省自己为何无法第一时间在职场找到互相扶持的同事,遇到事情也不敢跟主管反应,我所自豪的「独立」究竟帮我,还是终究害惨了我?

适度依赖的定义是「帮助人们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会感到自责。适度依赖意味着充份信任别人,打开心坦露自己脆落的一面,同时在面对争执时,保有足够的自信去处理关系里的冲突。」或许过度疏离者如我,真正需要的不是如无敌铁金钢般过度独立,而是从现在开始建立的适时依赖的柔韧。

万事起头难,若你也是像我一样的过度疏离者,建议优先从职场开始练习对共事伙伴「适度依赖」。以下5点建议是我综合《适度依赖》一书及个人实作后,觉得能有效建立健康职场人脉的训练方法。

1.心态调整:鼓起勇气适时向主管及同事坦露不足,并相信对方早就等你开口。

2.互利和互惠:别人给予帮助时,欣然接受;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接受帮助常是疏离者需要刻意练习,记得,人脉是双向的,不去维护,关系就会变淡。

3.与人相处不能光靠一张嘴,行动第一:人际互动切记不要「无事夏迎春,有事钟无艳」,信守承诺,适时奉上一杯饮料或一句感谢,能让你的人脉存折时刻入帐,出事时不倒帐。

4.结交同盟者,也结交对手:与对手、客户及同事打好关系,既可以帮助你消息灵通,同时也能避免对方在暗地采用卑劣手段对付自己。更重要的一点,也常被忽略的,今天的对手,可能成为你明天的主管或同事。

5.在职场的合作与竞争间,找出平衡点:「成功不是零和游戏」,成功时乐于分享荣耀,看见他人成功不吝惜赞美。并经由与主管间建立联系,让关系走向融洽,而且人天性喜欢认可自己的人,所以当你认可同事的成就,你与同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最后获益的还是你自己。

别让过去,决定你「只能」是谁

心理学常鼓励当事者自我探索,尤其会强调父母的教养对我们成年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从我有意识刻意练习与不同背景的伙伴交流互动,偶尔还是会有少数人习惯越界,逼得我回归疏离的关系模式。

但诚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过度疏离的人际互动模式,源自于个人曾经的弱小无援,为了自保必须装得强大,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惟有理解「自己为何如此」,透过自我觉察带来的从容,也能让我们有机会选择新的行为模式去回应世界。

结语:我们都不是孤岛

英国诗人John Donne(约翰敦)曾创作一首诗,开头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后疫情时代证明人类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独特,惟有鼓起勇气探出头看见彼此,向周遭的人群伸出友谊之手,我们也才能一次次顺利渡过每一次考验,祝愿我们能从内在人格的孤儿里好好长大,对外在活成坚毅的战士。祝好。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请在本网站搜索您需要任何课程或者资源,如果没有搜索到您需要的课程请联系客服微信: shikong12367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找到你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