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提加薪,主管从调薪幅度「讨价还价」是错的! 5种谈判使用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去面试工作、与同事交流、和客户沟通、甚至买车买房、讨价还价…只要与人打交道,你就需要具备多多少少的谈判能力。所以今天,我想给你介绍5种你平时能够用得上的谈判策略。
定位调整偏见
我举个例子。
你看中了一件古董,特别喜欢。但是卖家标价特别高,你也不知道他的底价是多少。这时候,你该如何讨价还价呢?
法国文豪大仲马是这样做的:
他找了两个朋友先后到店里去,假装要买古董。
第一个朋友开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低价,卖家说:「你疯了吧?滚!」
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朋友也进去了,开了一个差不多的低价,卖家疯了,说:「这也太低了,你高一些吧。」
这个时候,卖家的定价已经从高处被强行拉下来,按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了。
然后大仲马出场了。他进门,在第二个朋友的价格上加了一些钱,买下了古董。
这种谈判策略,就叫做「定位调整偏见」。
把谈判战场,直接定位到对方的底线,然后在底线附近小范围拉锯。对方只能在定位的附近波动,而很难调整定位本身。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用这个谈判策略呢?
你要争取先开条件,并且越极端越好。但是你要留出还价的余地,在开价之前要提醒、或者暗示对方,你开的这个价格还是有商量余地的,以免别人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权力有限策略
我举个例子。
你想买一辆车,到4S店【注1】和销售人员聊了很久,终于定下来型号、配置。然后,你们就开始了讨价还价。
汽车销售人员都是经过谈判培训的,你也不甘示弱。一上来,就用「定位调整偏见」,开了一个极低的价格,打算在对方的底线附近打拉锯战。销售人员也处变不惊,不断用各种赠送换取价格的提升。
最后,大家眼看终于在一个价格点上,差不多达成一致了,你也比较满意了。这时,你应该怎么办?
你可以对销售人员说:「你真是个厉害的销售员,我被你说服了。那就这样定了吧。你再等我打个电话,我向我们家那位请示一下。」
你打个电话给你家那位,随便问一句:「午饭吃过了吗?」她说:「吃过了。」
然后再问:「晚饭回来吃吗?」她说:「回来。」然后你就可以挂电话了,愁眉不展地对销售人员说:「我家老板觉得太贵了,她让我再多看看别家,你给我留个电话吧,我再找你 ……」
这时候,销售人员通常会心里吐血,然后说:「你等等,我也打个电话给我的主管,看看是不是能再送你一些加油卡 ……」
这就是权力有限策略。
权力有限策略,就是告诉对方,我后面还有一个「没有露面的人」,他是最终的决策者。虽然他给了我足够大的谈判权力,但如果谈判条件超出了我的权限,我还是需要向他请示。
一句:「对不起啊,虽然我理解你的立场,但是你的要求实在是太过份了,我没有权力答应你」,会成为一个外表柔软、内心坚定的「拒绝」,让对方大伤脑筋。
谈判期限策略
4S店的销售人员对你说:「我帮你申请了,主管同意特批1万元的加油卡。千万别告诉别人,这真是从来没有过的优惠啊!」
这时你应该怎么做?答应吗?还是说:「嗯,我想了想,还是贵,你再便宜2万吧。」
千万不要这么说,那太没有诚意了。
每一个阶段性的谈判成果,你都要承认,绝不能没有理由地推倒重来,否则会立刻失去谈下去的基础。
你可以说:「太好了。我现在就付订金。全款什么时候付?
啊?今天?我们公司月底发薪水,我先付订金,全款下个月1号给你,行不行?就差4、5天。 」
这并不是一个过分的要求,月底谁有这么多钱。但你会发现,销售人员的脸立刻就变色了。为什么?
因为他心中对这笔订单,有个「谈判期限」。
很多公司激励销售人员的方式,是「薪水+奖金」。奖金都有个计算期限,大多公司按照月度或季度计算、发放奖金。
所以,每个月底销售人员都拼了,每个年底销售人员都疯了。同一个订单,月底成交和4、5天后月初成交,奖金的差别是巨大的。
所有的销售,都有一个周期性的「谈判期限」。
这时,4S店的销售人员很可能会对你说:「大哥,我这个月底冲业绩,你就当帮我一个忙,今天付款吧。」
你只要稍微做出一些为难的样子,他可能会再送你一些贴膜、脚踏垫、薰香、倒车雷达等。
这就是「谈判期限策略」,充分利用「时间」对双方的不对等价值,获得谈判优势。
出其不意策略
我举个例子。
在谈判桌上,作为采购方,你很希望对方能够大幅度降低软体开发费。事前你做过一些调查,发现他们在项目人员清单上列举的几个核心技术人员,其实一直深陷其他项目无法脱身。
然后你就可以问对方:「这几个资深的技术专家,会全职参与我们的项目吗?」
他说:「当然,您的项目是第一优先级的。也是因为他们参与,我们的成本很高,开发费真的降不下来。」
然后你就可以说:「哦?我知道张博士参与了A项目,要到5月结束;还参与了B项目,4月份结束;C项目,7月份结束;D项目,一直要到明年。有客户已经投诉,他再不去,就不付尾款了。你怎么让他全职参与我们的项目?」
这种谈判策略,就是「出其不意策略」。
在关键时刻,突然抛出对方以为你不知道的、无可辩驳的新信息,让他惊讶,从而不知如何应对。这时,你提出的条件,就很容易被接受。
转身就走,就是一种最常用的「出其不意策略」,几乎每个人都会用。
在旅游景点,每天都有上百万人会问:「多少钱?」「啊?这么贵?」转身就走。但是很多人会发现这招并不好用。
卖家多半不会把你拉回来,还会搞得很想买的自己,因为很没面子,没办法折回去再买。
那是因为很多人忽视了「转身就走」法,要想让对方「出其不意」,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方认为你一定会买,这时转身就走才能出其不意。
那么在转身就走之前,如何制造对方认为你一定会买的感知呢?
让对方付出最大的沉没成本。
不断和对方聊、询问各种问题,让他投入大量的时间,最后再问价格。不管是多少钱,你要大吃一惊,然后「转身就走」。这时候,你的「转身就走」,因为他已经认为必然成交,才会变成「出其不意」。
双赢谈判
刚才讲的4个谈判策略,都属于「零和谈判」,就是你多拿1元,对方就必须少拿1元。生活中的很多谈判都是零和谈判,比如房产出售,商品买卖等等。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谈判,叫做「双赢谈判」。例如战略合作谈判、投资条款谈判等等。你多拿1元的同时,对方并不一定非得少拿1元,双方可以合作共赢。
我举个例子。
你开服装连锁店,某店长做得还不错,但是你知道她对自己的薪水并不满意。终于有一天,她约你来谈了,说生活压力大,提出要加薪50%。
你觉得:第一,不能随便给任何一个主动提出加薪的店长加薪,否则大家会认为「会吵的孩子有糖吃」,然后纷纷效仿;第二,如果答应了这个要求,本来就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的这家门市,就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这时你应该怎么和她谈判?
运用「定位调整偏见」,先把涨薪幅度压到5%,然后一点一点加到8%?
还是运用「权力有限策略」,说这件事我决定不了,公司流程就是这么定的?
还是用「谈判期限策略」,说我们都再想想,然后培养一个助手,减少她的谈判筹码?
还是运用「出其不意策略」,对她说,我调查过了,你的生活压力根本不大?
都不对。
企业和员工之间,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双赢的合伙关系,你们不应该把彼此置于「零和谈判」的关系中。
如果内部博弈就可以获得单方面收益,那么不管你们今天谈出什么结果,过几天她还会再来谈,永无止境。你们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双赢谈判」的关系。
你可以对她说:「每家门市的经营,最终都是要看利润。有钱赚,大家都可以多分。现在你负责的店,每月利润稳定在大约2万元左右。你如果涨50%的薪水,它就几乎立刻亏损了。
你看这样,我们把2万当成正常利润,从下个月开始,单店利润超过2万正常利润的部分,你和团队拿60%、公司拿40%。那60%由你来分配,这样好不好? 」
这就是双赢谈判。目的不是分蛋糕,而是一起做大蛋糕,改善彼此共同的利益。
最重要的谈判筹码
今天,我给你介绍了5种谈判策略:
定位调整偏见、权力有限策略、谈判期限策略、出其不意策略,和双赢谈判。这些谈判策略,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当然,这些谈判策略都是战术。在更高的层面,你还需要记住一个心法:任何的谈判,都要保持真诚,坦诚相对。
因为真诚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谈判筹码。
【注1】:中高一条龙式的特许汽车经销店,4S代表Sale(销售)、Spare Part(零件)、Service(售后服务)和Survey(资讯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