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最不值得交往的三种人,专家:请和他们保持距离!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索,有哪些类型的家伙值得我们注意:
一、极度需要关怀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曾带我看过一场魔术表演,其中魔术师不断从金属锅里拉出五彩丝巾。我记得当时觉得很神奇:每当魔术师突然暂停下来时,我总以为表演结束了;但没想到每次都不是真的结束,最后他用丝巾几乎把整个舞台给塞满了。
我想描述的第一种人就会给我们同样的感觉,只不过他们所制造出来的往往是大量的需求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每当一个问题解决完之后,对方又立刻衍生出更多问题。拥有这种性格的人通常被称为「极度需要关怀的人」。
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肯定、喜爱和关怀,这很正常。不过,有些人单纯需要别人关怀,有些人则是「非要把每个认识对象的能量全都吸干」。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后者。
这种类型的人会在情绪上,或是财务上,或是两者同时一起榨干你。你怎么知道自己碰到了一个极度需要关怀的人呢?最常见的指标就是:无论你做什么,或建议做什么,永远都满足不了对方。他们不会只是稍微倚靠在你身上寻求支持,他们会一直压在你身上,直到你被他们整个压垮瘫在地上,筋疲力竭为止。他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讯息:我不能没有你,你必须解决我的所有问题;或是,如果你离开我,我就活不下去。总之,无论你做什么,对方给出的讯息始终一样:你做得不够。
如果你试图要跟极度需要关怀的人达成协议,你会发现你得到的回应和答覆与你原先期望的略有不同:所有的回应都隐含着「我还要更多」。
极度需要关怀的人可能会有以下特征:
*有着永远无法满足的无底洞。
*试图让你感到内疚。
*爱抱怨。
*会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当事情不如他预期的发展,就会流下眼泪,或是假装极度生气。
*令你想要避开他的问题。
如果你试图与这种人达成协议,到头来你只会感到无力和沮丧,因为你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尽力解决了他的问题,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二、予取予求的人
如果你遇到一个几乎只专注在自己需求的人,超出了你认为正常的范围,那么你很可能碰到了一个「予取予求的人」。有时候我们到了事后才确定他们的身分:
或许在你以为你们已经达到了「皆大欢喜」的境界后才发现到,对方似乎对履行其协议应尽义务丝毫不感兴趣,而只全心在意你能够为他做些什么。这样的人完全只想着别人能够为他们做什么事情,却完全不会花时间或精力为其他人做任何事情。
以我的经验来看,这种人最常出现在我们的职场上,而且通常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人,因为他们鲜少会是我们值得称为「朋友」的人。当他们让我们失望、总是为我们创造比原先预期的更多工作时,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压力。因此,及早认出这种人对你是有帮助的,他们的特性如下:
*他们的行为表现出向别人要求东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你给他们一些东西,他们几乎马上又会要求其他的东西。
*就算他们要求太过份,也不会表现出一丝歉意。
*他们经常谈论自己的事情,却很少倾听别人讲话。
*他们会让你觉得自己只是他们获得想要东西的一个工具,而不把你当人看。
*如果他们收到东西后表现出感激之意,通常感觉很虚假。
*即使他们有在倾听,却给人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
*他们会抓住各种机会让你失望。
*有时你会以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达到上限,但你很快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这些人保持一定距离,这通常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跟他们维持淡如水的关系。
三、自恋狂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极度需要关怀或是予取予求之类的人很少会特别成功或幸运,因为大多数人只要见识到他们的行为,多半会避之唯恐不及,也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都不是大家理想的合作对象。
但是,如果你遇到一个表面上给人非常成功印象的人,但当他(通常是男的)开口说话时却发现自己很难喜欢他,那么你很有可能会碰到了一个自恋狂。
简单来说:自恋狂的举止看似被人宠坏了。他们的目的不是伤害你(不像精神变态狂那样,稍后我们会谈到),只是不在乎你,因为你的存在只是做为一名观众,主要用来突显他的出色形象。研究表明,这类型的人在同理心和换位思考上面有着极大的障碍。
临床心理学家经常会藉由一个问题来确定某人是否为自恋狂:「从一到十评分,你的自恋程度有多少?」(在这个问题下,有一种解释说,自恋狂与极端自我中心、超级自大的人是一样的。)
这个简单的问题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自恋狂不但很清楚自己有自我欣赏的倾向,同时也不耻于承认这样的事实。他们就是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有价值,而其他人的存在只是为他们所利用。
对于这样的人,互相满足、合作、建立关系,或是许下长期承诺的机会当然极其有限。相对地,要跟这样的人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自然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这种人还有以下特色:
*他们经常抱怨别人。
*对于那些不符合他们标准的人,他们经常给予难听的绰号。
*他们常会受到阶级制度和地位所困缚,不仅是他们自己的、还有别人的。
*他们可能会猛烈自我批评:如果失败了,他们通常会把指责的炮火转向自己,而不是别人。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些人想要尝试与这种人合作、找到携手前行的道路呢?嗯,可能是因为这些人通常成功又令人兴奋,让人很想跟他们在一起。
如果你决定跟这些人打交道,并希望他们能以你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行动,那么最好的方式也会是条理分明的第一人称陈述。但请切记,跟这些人交谈时,你的口吻必须要比对待其他人更来得温和。毕竟,接受批评并非自恋狂的强项,因为这会与他们塑造的自我完美形象有所冲突。你或许可以如此表达:
「我不确定这样合作的方式要如何顺利进行下去。我感觉,只有你的观点和需求最重要,这么一来,让我感到沮丧。」
这时,你还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在事态变严重时保持镇静,或者走开,或是日后再试一次。不过,面对这些难以应付的家伙,我有个普遍的建议,那就是:如果你努力与他们取得共识但效果不彰,而且对方持续对你造成负面影响,务必要走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