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失去了一切,人生再无30岁

30岁后才发现,我们逐渐失去的是这8种自由

当代年轻人太难了,小时候我们心心念念期盼快点长大成人,逃离爸妈的碎碎念,开启「自己赚钱自己花」的自由生活:

想买漂亮衣服就买,不用担心伸手找爸妈要钱。

想谈恋爱就谈,不用担心爸妈「棒打鸳鸯」。

想熬夜就熬夜,想通宵就通宵,不用担心爸妈夺命连环call。

可谁知,生活像一把无情大锤,打碎了我们的幻想:

阻止你买买买的不再是爸妈,而是你可怜的小扁钱包。爸妈是不反对你恋爱了,甚至开始催婚,但悲催的是物件在哪里?

小时候想熬夜的梦想,终于在加班中实现了,上最便宜的班,熬最贵的夜,最终和发际线渐行渐远。

自由是个奢侈又任性的小调皮。每当你努力向着目标冲刺,一波操作猛如虎,结果它却在不知不觉中,变了个身、上了个台阶。让你战绩0-5,黯然神伤。

今天我们就总结了当代年轻人的各种不自由,看看你占了多少。

休息自由

你问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还不是因为睡不够啊(怒摔)。当代年轻人热爱工作,却不想上班,希望获得时间支配权。

自由休息:想什么时候起床,就可以什么时候起床,睡觉睡到自然醒。

想什么时候上班,就可以什么时候上班,不用担心全勤奖。

想什么时候休假,就可以什么时候休假,不用绞尽脑汁想请假理由。

下班就是真的下班,不用一边追剧,一边胆战心惊地等领导(长官)电话,电视剧看得味同嚼蜡,领导还觉得你早回家。和朋友聚餐就是真的聚餐,不用吃两口火锅,改两行方案,差点把脑花涮到清汤锅里。

让生活归于生活,休息归于宁静,而不是「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就要辞职去。」

沉默自由

不论是不是社恐(社交恐惧症),最怕的都是空气突然安静。

和长辈团聚,明明不知道该说什么,却必须想点话题,否则就被盖上「不懂人情世故」 、「嘴笨」 的帽子。陪客户吃饭,哪怕是第一次见的陌生人,也得瞬间进入「哥俩好」状态:

「你可不能跟小弟客气,客气就是瞧不起小弟我。」

「将来你来X城,我必须好好招待,到时候咱们再好好喝一顿。」

跟恋人吵架,沉默不会是今晚的康桥,只能是火上浇油的炸药,不想说话需要冷静?分分钟分手说给你听。而我真正想要的,就是「不想说话时,真的可以让我安心的沉默。」

恋爱自由

你条件长什么样?多高?

「他家庭一般,工作一般,收入一般,根本配不上你!」

「他连房子和车子都没有,这肯定不能嫁!」

上学时,我们和一个人恋爱,可能只是因为他温甜甜的笑容,眼角眉梢的温柔,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欢,而现在喜欢一个人,先看工作是否稳定,原生家庭怎样,有没有车房。

说起来,我们早已摆脱了包办婚姻,变成自由恋爱,但事实上,依然是被限制的“自由”,被父母限制,被舆论限制,或许,也是被自己限制。

什么时候,我们恋爱可以只是因为这个人,而不是因为外在标签?

年龄自由

「你工作再忙,都30岁了,也到了该成家的岁数了。

「别太拼了,女孩子到你这个年纪都要嫁人了。」

「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学什么呀!」

「她都这个岁数了,还天天描眉画眼的!」

为什么必须「什么年龄该干什么年龄的事」?又是谁让我们把自己限制在年龄的框框里?

如果想要学习新技能、进入一个新领域,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如果不想结婚,单身或者一辈子恋爱也是自己的自由。

如果你喜欢穿萝莉塔装、红头发,到了80岁,你也可以毫无顾忌地穿在街上。让年龄成为锦上添花,而不是颈上木枷。

不完美自由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小时候要努力考100分,上211,985。 (编按:「211」的意义是「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将中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985工程」,也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在中国社会占据举足轻重地位,院校实力雄厚,都位居中国大学中的领先地位。)

长大后要有姣好的容貌、工作要进大厂,努力做到管理岗位。甚至希望有个完美恋人:工作够体面,对自己足够好。我们总是不想让任何人看到我们的难堪和弱点,向最高最远前进,甚至追求更高更远。

但事实上,我们也有不完美的自由,我们必须允许自己是普通人,允许自己有遗憾和错过,有我们的做不到和完不成。列夫·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有一句名言:「一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允许自己不完美,才能真正和自己和解。

失败自由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是谁!」

「你要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失败!」

在我们的记忆里,成功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是掌声和鲜花,而失败则是唯恐避之不及的险滩,是禁忌,是丢脸,是不堪。

在这样的影响下,我们做事力求稳妥,却可能赢了成功,输了自由:

「一定要在成功的独木桥杀出一条血路,丝毫不敢有错误—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人力成本都沉甸甸的压着,但这样,往往会错过更多生命中不同的精彩。」

团聚自由

小时候总想逃离父母,而真的到了异乡,却发现每年只有假期才能够见到他们。

有本书上写过:「假使你的父母现在6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是20年,并且你没有跟父母同住,那么,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1小时!」

所以:20年×6天×11小时=1320小时,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当冰冷的数字摆在面前,每一次团聚都显得弥足珍贵,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拥有团聚自由:

想什么时候见爸妈就可以什么时候见,不用非得十一和春节。 (编按:中国10/1为黄金周假期)

想见多久就见多久,不必非得3天和7天。让团聚不再成为渴望,而成为正常。

追星自由

别不信,追星也是有鄙视链的。 (编按:当今网络社会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在鄙视圈中,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皮特朱莉(编按:布莱德彼特与安洁莉娜裘莉)等国际巨星>行业顶尖的四旦双冰伦宏俊祥>颜值冲击的日韩idol>专业炸裂的戏骨唱匠。

什么?如果你喜欢归国四子(编按:鹿晗、张艺兴、黄子韬、吴亦凡),当红流量?怕是会被嘲「你都多大了还喜欢他?」「喜欢他?你的品味是不是有问题啊?」

可是,现在喜欢蔡徐坤的他们,和当年喜欢周杰伦的你,又有何高下之分?都是喜欢而已。希望你能够享有追星自由,不论是吴亦凡、蔡徐坤、杨超越还是孟美岐,都可以大声说出来,而不用担心被嘲笑。

写在最后

当代年轻人,总是感慨「XX不自由」,好像「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变成了我们可以感受到快乐的标准,但总有些自由,是金钱买不来的。

那么,什么才算真正的自由呢?

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 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

归根结底,我们真正想要的,只有两种,想做什么就可以做的自由、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的自由。

但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没有谁能真的随心所欲,予取予求。从另外某种程度来讲,自由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选择。

软弱的人觉得,只有自由了才能做想做的事,而强大的人觉得,自由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一个状态。

当我们被老板追问KPI,当我们陷入「房租要交,主子要养,花呗要还」的系列暴击,是原地踏步、自怨自艾,还是想办法自我成长,然后一个个消灭,这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编按: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可于支付宝消费时使用的消费信贷产品。)

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应该拥有如何实现自由的能力。

没有这种能力,遇事大多只嘟囔两句「早知道……我就不该……」,然后继续葛优瘫,刷着剧,等待下一次事情的重复发生。 (编按:90年代葛优参与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演出,在沙发上销魂一躺,「生无可恋」的样子。成为网友闲聊调侃的表情包。)

有这种能力,则会考虑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要实现所愿,还差什么?拆解目标,实现目标,中途遇到挫折会认真检讨,知晓如何规避。

自由的权利人人皆有,能够达到别人梦寐以求的自由状态,只是一个得分项,而实现自由的能力则是加分项,这是负重前行的战斗力,是突破限制的创造力,是不断汲取知识的学习力。

行走在路上,总会经受生命的考验,但人生依然可以自己创造无限可能,与其被动等待自由,不如把握实现自由的能力,把生活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请在本网站搜索您需要任何课程或者资源,如果没有搜索到您需要的课程请联系客服微信: shikong12367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找到你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