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无底洞,无底洞省钱吗

现在要改,那之前不都白做了…别被「来不及」绑架了!专家点名:花钱填无底洞的错误思维

「现在要改,为时已晚」

「我们已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怎能喊停?」

「终止合作,保证金就会被没收。」

「我在这一行待了20年,现在无法转行了。」

「现在要改,那之前不都白做了!」

抗拒改弦易辙是很常见的,因为影响难以评估。但如果我们省视自己的人生,有时也会后悔,希望当初不要做这个决定。我们身边多少会有一些朋友,花了太多时间执着在错误的工作、错误的目标或错误的关系上,即使周遭的人都相当清楚最后一定没有好结果。

一错再错所耗费的代价,在团队和职场上经常可见。几乎所有销售团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耗费高昂的代价和数个月的心力在一个案子上,最后还是必须承认客户不买单。或者,听说高层傻傻的不断安抚难搞的员工,尽管证据显示问题不会有所改善,但他们仍心存一丝希望。又或者,案子持续亏损,公司却不愿中止。

针对坚持错误路线所导致的明显成本(浪费时间、浪费金钱、错失良机),在此不打算花太多时间深究。简单的说,就是花钱填无底洞。

至于较不易见的成本包括:丧失团队效能、伤害信誉或信赖度及打击士气。这些负面的环境会持续造成压力,进而导致各种健康问题。一再坚持错误路线,就算没有在打仗,也可能导致疾病,有时甚至会造成死亡,这种说法并非言过其实。

◎真的要花100万美元?

好几年前,我曾建议一家财星百大的企业,评估现有的薪资系统服务商,在我看来如果找竞争厂商合作,应该可以省下数十万美元。抗拒声浪当然会出现,事实也的确如此:当薪资发放顺畅时,变革的风险就很高(只要一次发放不顺,就会引发众怒)。事实上,除了风险之外,几位公司内部人士也以财务为由坚决反对:「上次我们换薪资系统服务商已经花了100万美元了。」

虽然转换计划一定会耗费一些成本,但这个数字好像太高了。于是我询问公司内部,有些人证实了100万美元这个数字,却没有人可以提供详细的数字。最后追问到当时变革团队成员的资讯总监时,他竟也支持变更薪资系统服务商会耗资百万美元的观点,我问他成本为什么需要这么高。

「我们必须转移所有的人事资料、整合所有团队、安装工时卡系统、训练所有的人资团队。」

我被搞迷糊了。

「这些都是换薪资系统服务商必须做的事情吗?」

「大部分是因为我们要换掉企业资源规画和会计系统。但有一部分是薪资作业系统。」

「所以你们在安装薪资系统的那年,公司同时也在更换企业资源规画和会计系统?」

「对,真是难熬的一年。」

「如果我们只是要换薪资系统服务商……需要做些什么呢?」

「那就省事不少,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我们拿到详细数字之后,结果发现只需要更换两个新介面,加上资讯同事需要建构并完整测试这两个介面的时间,预估成本不到4万美元。

◎让数字道出真相

团队是人的集合体,而人都有不好的集体回忆。当你的团队开始抱怨转换成本太高,所以「为时已晚」、「无计可施」时,一定要挑战他们的假设,同时把对话导向实际数据:

「当我们说为时已晚,我想我们指的是目前为止已投入很多资源。但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改变,对吧?」

「现在改变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考量过了吗?」

「我同意现在转换听起来很麻烦,但我们先来谈谈会有什么好处。」

如同所有成本高昂的话语一样,「为时已晚」在模糊笼统时威力最强大。如果我们拿出详细数据,逐项检视这些费用,成本数字通常小很多。

「如果不能重新印刷营销手册,现在变更产品就太晚了。」

「如果我们终止合约,就会失去保证金。」

「已经发出邀请函了,变更日期会很麻烦。」

这些语句至少都留有后路,所以比大声嚷嚷着「为时已晚」好太多。这道大门也许很难开,但并非深锁。

要改变过去已经来不及了,但现在正是确保我们不会身陷其中的完美时机。既然谈到了过去,就让我们来讨论比成本高昂的话,更可怕的第二个问题。

人不容易避开沉没成本的流沙

事实上,人类很难做到忽略沉没成本。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许多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说:198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艾克斯教授与布朗摩教授问了61位受试者一个问题。请大家也一起作答,仔细阅读这个问题:

假设你花100美元买了一张票,要到密西根来个周末滑雪之旅。几周后,你花了50美元买了一张票,这次要到威斯康辛滑雪。你喜欢威斯康辛滑雪之旅胜过密西根。当你把刚刚买的威斯康辛滑雪券塞入皮夹时,竟然发现密西根滑雪之旅和威斯康辛滑雪之旅是同一周!已经来不及将其中一张票卖掉或退掉,不得不使用其中一张票,然后放弃另一张。请务必老实的问自己:你会选择去哪?

研究结果很有意思:即使觉得50美元的威斯康辛之旅会比密西根之旅好玩,但超过一半的受试者(61人中有33人)还是会选择已经花比较多钱的密西根之旅。

如果你是少数着眼未来的决策者,那么恭喜你。事实上,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沉没成本思维以各种样貌出现:

?「我才刚花了1,500美元修理引擎,所以我应该把车留着。」

?「我花了2个月规画这场会议,我没打算取消。」

?「邀请函都已经寄出去,家人也都买好机票了,所以我们的婚礼不会延期。」

过去投入的金钱和时间完全不影响未来。职场也是如此,但我们经常听到许多成本高昂的话。

?「我们和这家公关公司已经合作2年了。」

?「我们在这项广告案已经投入25万美元了。」

?「虽然这位业务员的业绩还是很难看,但他待2年了,我很不愿意让他离开。」

这些反对的理由也许很难反驳,却不是最难搞的。当你的朋友谈到她男友时,就更麻烦:「对啊,汉克是有些问题,但我们在一起4年了。我不想放下这一切。」这本书不是感情指南,我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们大多认识和错误的对象在一起太久的人,甚至自己就是这个人,这个代价可不小。

我的意思是绝对应该换掉公关公司、买新车和你的朋友应该甩掉她男友吗?不一定!这些决策全都需要谨慎考量。重点是必须根据未来进行评估,而不是根据过去。花费的金额、共处的美好时光、训练人员所投入的心力,这些都是沉没成本。如果你努力制定出最佳的决策,过去的投资就无关紧要了。

◎别只是忽略沉没成本,要主动拒绝

为了确保过去不会拖累团队决策,你可以使用特定的语言,让讨论专注于未来。当你听到「我们已经花了○○时间或○○钱」,把这些字转换成唯一的重点:

?我们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练习需要实际演练和训练,特别是在资产价值不符合取得的金钱与时间成本时。拒绝沉没成本是需要知识与决心的。

计算转换成本别只看当下

想象一下:你正考虑要将办公室搬到附近租金较便宜的大楼。有一位同事反对:「现在才说搬家,为时已晚,不能搬迁了;我们已经把所有的设备都安装在这里了。」为了在成本模型中抓出隐藏蛰伏的昂贵话语,就要评估留在原处和搬迁在某一段时期的成本──也许3年是公司搬迁的合理评估时间。

大型专案成本模型可能要复杂得多了,所有预测新销售量或其他未知因素的模型都要仰赖假设。但为了评估变化,简易式成本模型通常都能揭露事实,能将空泛的对话拉回现实。 (我在ExpensiveSentences.com网站上提供了几个成本模型范例和范本。)

破除「为时已晚」的练习──不被沉没成本绑架

我们已经参考过不接受为时已晚的说词,最后取得戏剧性胜利的故事,也看到了「为时已晚」的思维,而导致团队错失良机。

不论是工作或家庭,我们的未来仍是一张白纸。你能找出自己在什么时候,可能会脆弱的相信时机已经太晚了吗?以下这些问题,也许可以刺激你思考:

?你的公司是否太晚变更产品线,无法提升竞争力?

?你的家人是不是终于动手整理屋子,或终于肯改善彼此的沟通方式?

?你的教会要服务不同的族群,你是否觉得太晚了?

?你想改善和兄弟姊妹、父母或小孩的关系,会不会太晚了?

?你想要学习新语言或新乐器,会不会太晚了?

?你想改变饮食方式、开始运动或培养有益健康的习惯,会不会太晚了?

这些问题也许会挑起悔恨或悲伤,甚至会觉得心如刀割,恨不得几年前就做了改变。但重要的是摆脱这些情绪的羁绊,展望未来。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请在本网站搜索您需要任何课程或者资源,如果没有搜索到您需要的课程请联系客服微信: shikong12367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找到你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