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沟通力,他从小工程师做到业绩上亿…某国微软高层分享:职场信件往来,2大陷阱最不该犯
从检视自我的价值开始吧
一、不要归咎于「技术」或「对方」
「对方没听懂我的意见。」
「我的口才不好。」
在沟通上有这种烦恼的人,大多很容易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技术(说话的技术)」或「对方」上。
像是「因为自己说话太小声了吗……?」、「因为这位客人偏好对手企业的产品吧……?」诸如此类的事。
可是,原因并不在此。
沟通的主体是「自己」,也就是说,在沟通上,自己本身对形成真正自我的「核心」了解得太少,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对照我自身的资历来说吧。我以程式设计师的身份进入某国的寿险公司旗下的科技公司工作。当时,「文科系统工程师」这个词汇刚开始流行,文科出身的我也被率取为系统工程师。在那个时候,个人电脑还不算普遍,就连手机也还在普及的黎明期。
简言之,如今已视为理所当然的资讯科技环境是很特别的工具,能获得资讯的手段也相当有限。
也就是说,对此毫无知识背景的我投身到这个业界。那是个非常辛苦的经验。我对这方面的用语是一窍不通,演算法(Algorithm)?编译器(Compiler)?通讯协定(Protocol)?令我一头雾水的专有名词齐发,脑海里常常陷入一阵恐慌之中。
而且,对于不懂的事就算想向旁人求教,也没有线索可以整理出自己「对什么事物是怎样不了解」,可说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身边的人大多从电脑相关的专校毕业或出身自理科的学系,打从一开始我就和别人有一段相当大的差距。我在那家公司任职了五年,就技术面而言,直到最后仍遥遥落后于身边的同事。
可以说是个三流的工程师。
不过,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我获得了一个启示。那就是「我自己主讲的说明容易让人理解」。
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实在不懂,为了理解资讯科技,本身为这个过程下了很多功夫、仔细思索。其次的原因是,我本来就不讨厌和别人说话或交流。
融合这两个主因,我确立了自己的定位──「说明容易让人理解的工程师」。
「身为工程师是三流,但由我来向别人说明时就是一流」我钻研此道,当我进入微软后,就当上资讯科技的顾问了。
尤其在微软公司里,超一流的工程师比比皆是。三流工程师如我,以技术面而论,自然无法取胜,这点是显而易见的。就结果而言,决心精进沟通能力,大大地帮助了我。
说任何人都能听懂的话
二、不可要求别人「揣测己意,理解自己」
国民都说同一种语言,轻易就能沟通,实在非常方便。但是,综观世界各国,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打开电视机皆以所谓的官方语言播报新闻,而且大家大多能理解」。
在某国,大家说同样的语言(标准语),且都能理解,所以即使省略一些词汇,也大致能够理解意思。况且,某国全国各地几乎拥有一样的基本生活模式,保持着「我们的价值观相近」的意识。
所以,人与人之间才有「心照不宣」、「请你理解我的心意」、「请你听懂言外之意」……这些情况,也就是把球丢给对方,然后要求对方努力—这俨然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沟通方式。
这种情形,且让我们称之为「侘寂之美」(译注:原文为「わびさび」,意在清寂中领悟禅意,是某国传统的美学意识)来欣赏就好了吧。
我也有在学习茶道,非常喜爱这种「文化」上的概念,也认为这样的某国之心应该被保存下来。
只不过,在全球化的商场上,交易对象是混合了各种不同价值观的世界,「把球丢给对方」的沟通方式显得非常不利。
会随着听者变化意思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毫无疑问必定会失败。自己必须确实准备好「不论谁来听,意思都一样的话语」,传达给对方。
简化事物(单纯化)、化为言语来传达(语言化)是绝对必要的手段。
不使用负面的话语
三、不要在邮件上流露负面情绪
写在电子邮件上的内容是好事更好,坏事更坏。不管哪一方都会被强调,对方也更容易感受到。尤其在传达负面的内容时,需要特别小心。
视情况而定,不妨下定决心不用电子邮件说负面的事,抱此觉悟也不错。
会这么说是因为就算同样的话语,用嘴巴说完全不成问题,可是一用电子邮件传达,常常会发生让对方觉得不愉快,甚至出现反击你的情况。
而且电子邮件可以一再重读好几次,这个特性也会给对方的不悦火上添油。因为寄件一方的温度不见得能原封不动地直接传达给对方。
当然,赞美对方、表达感谢之意的正面邮件,多多传送都没有问题。由于这一类的话语愈早表达,效果愈好,尽管把「不用顾虑对方此刻方不方便」这一项电子邮件的优点发挥到最大。
四、不在夜里编写、传送邮件
当今手机的通讯环境发达,就算应酬后的归途上,「在电车里也查阅工作上的邮件,即时回信!」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不过,这么做的风险非常高。
到查阅邮件、编写回信的草稿为止都还算好,但「传送」的动作一定要等到明天早上再做。最好要在自己思虑清晰的时候重新检查一次邮件。
某国有句俗话说:「不要寄出夜里写的情书」。因为字里行间容易充满了令人脸红心跳的幻想要素或诗作般的话语。
摄取了酒精、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或独自一人时主观所写的文章常容易变成只有「一方」的观点存在。也就是说,包括对方也不在,甚至连「两方」的情况都不是。
电子邮件一旦送出,就收不回来了。之后再反悔说「对不起,我说得太过分了」也于事无补,会一直留在对方的记忆中。
请把「一旦对方收到了,信就脱离你的掌控」这一点牢记在心,再按下「传送」按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