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前,没当上主管就是没出息?一个大叔升职实录告诉你:职涯从来不该为了面子往上爬
这两年多来,我看到读者Bingo的生涯像是洗三温暖一样,忽冷忽热;也像坐云霄飞车一般,忽高忽低。要是换作别人,早就心脏受不了。这次看他安全落地,我也替他松了一口气。
当然过程中,Bingo非常煎熬。等到做了这个「退后一步?的做法,他似乎得到一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顿悟,充满喜悦。而且对于一个37岁的男性来说,他下了一个很少见的结论:
「我终于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我不是一块当主管的料,那又如何?我更乐在工作,也找回迷失的自己啊!?
不当主管,就没出息?
好,Bingo到底发生什么事?
其实也没太特别,跟大多数人都一样,过了35岁以后,觉得没有站上主管缺,是一件没出息的事!也担心过了40岁之后,被盖棺论定是一个普通上班族,不再有升迁,加薪微薄,然后一直做到退休,从未有过「飞黄腾达?,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走路有风?。想到这里,Bingo就觉得气馁,也跟自己生气。
「在学校成绩比我差的同学,都当上经理,我还在埋头写程式,我有这么差吗??
「我以前带过的徒弟,都换了好几个工作,升上总监,每次想请我吃饭,谢谢我这个师父,我都找个理由拒绝了。?
升不上去,是很多上班族最没面子的事。可是想一想,组织管理学说,最适当的管理范围是7个人,每8个人只有一个主管,能够当上主管的机率只有1/8,另外7/8只能当属下。所以,升迁是很困难的事,很多上班族终其一生都不可得,难道就要在自己的额头贴上一个标签:「我是失败者??
近3年前,我才开粉丝专页,Bingo就慧眼识英雄来加我了,算是元老级的粉丝,碰到生涯困扰时,不时会来找我私讯聊聊。由于Bingo太想要升迁,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我就给了他一些指导,他乖乖照做,花了半年时间,终于等到一个主管出缺,顺利地升上去。
当上主管,噩梦开始
梦想成真,Bingo应该睡觉都会带着笑吧?
一开始有,1个月之后就又来找我吐苦水,那种迷惘与混乱比他升迁之前,还严重数倍。原来这个主管位子,是需要背负业绩的,他必须要开发客户、与客户建立关系,还要面对客户不断丢出来的各种要求,再回头请属下加班完成。过去,Bingo只要处理事情的部分,写好程式就可以交差,回家睡大头觉,现在不行了!
「人的部分,不论是客户或属下,都搞得我焦头烂额,每天失眠。?
Bingo颓丧地问我,自己是不是很没用,连一个主管也做不来?唉,这就是很多人的死结!其实做不了主管,不代表自己就没有用,也不等于职涯就此完蛋。我花了不少时间跟他聊这个心结,挣扎了1年,太太跟他下最后通碟,如果他不辞掉主管一职,就带着孩子回娘家,他才鼓起勇气跟上司提不当主管了。
现在,Bingo回去写程式,除了少了主管津贴5千元,以及可望不可及的业务奖金之外,他终于睡得着觉。看看自己,他说:
「我只是证明自己不合适当主管,而且我的生涯并未因此毁了,其实走下升迁之梯,不如我原来想象的丢脸。?
注意到了吗?除了钱的考量之外,升迁或不升迁就卡在一个点上:面子问题。你说,面子是不是害死人?你想想看,一个人的自尊若是维系在升不升迁,是多么脆弱而不可靠,这才是会毁掉一个人的致命要害!
最新能力:职涯流动力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不升迁也可以》(Up is not the only way),不由得想起Bingo的生涯转折,作者贝芙凯伊博士(Beverly Kaye)是「现代职场绩效研究?的权威,提出一个崭新的观点:
「重新思考你的职涯流动力。?
在过去,我们认为,生涯是一把梯子,是一条不断往上爬的直线,只能往上,不能往下。唯有爬上梯子的顶端,才是功成名就,值得欣羡的人生结局。
可是贝芙凯伊发现,对于多数的工作者来说,这把梯子自始至终根本不存在,反倒是今天每个人的职涯是流动的。把它想象成是一弯河流,蜿蜒曲折,时高时低,爬上高峰、流向低谷,风景不断在切换中。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对于一只鱼,不要期待它会爬树,才要认为它够聪明。一样的,职涯这件事,只有少数人爬得上梯子,其他多数人过的是河流人生,所以不要期待升迁,而是要期待流动。职涯流动力越强,越是职场里的强者。
读到这里,你可能跟我一样,整个人松了一口气?既然升迁只有1/8的机率,作为7/8的我们就追求流动吧!
退后一步,重新校准
职涯流动力,依据贝芙凯伊归纳分析,总共有6种,其中一种是「暂时退后一步?,就像Bingo从主管位子爬下来,为的是什么?
重新校准!
你有到美术馆看画的经验吗?一般不会只有横向地从一幅画看到另一幅画,而是会在同一幅画前面,做前后左右的移动。因为站前一步或往后一步,视角不同,看画的感受自然也不同。职涯也是一样,不会只有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的平行移动,还会上前当主管,或后退当属下。
所以,从主管位子下台,并不代表失败,而是正常的职涯流动。它和面子没有关系,而是重新校准,找到自己当时最合适的位子,也就是重新聚焦。因此,重新洗你的脑子,告诉自己:
这不是降级。
是不是感觉舒服多了,找回一股重生的活力?可是有人还是隐隐担忧人言可畏,不知道别人怎么议论这件事,而谣言是会杀人的!那么你还记得我从前写过人性普遍有一个「过度理由?效应吗?为了杜绝众人的悠悠之口,请主动公布一个好的理由,比如Bingo也许可以说:
「写程式比当主管有趣多了,我想让工作变得好玩一点。?
说多了,别人就会相信的。这个宣言,同时也是向别人宣告你的全新「定位?,重新校准别人对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