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功故事背后,你误会的真相是什么,那些成功故事背后,你误会的真相

执行长是烂到不行的工作!年营收4500万美元公司创办人揭密:那些成功故事背后,你误会的真相

被夸大的新创事业创办人原型,个个能力高强、面面俱到。这些创业者尽管出身贫寒,却白手起家,创造了工作机会、财富以及改变世界的技术。

这些话全是狗屁。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经济学家,曾分析创业者共同的特点,结果发现他们大多来自优渥的背景。 (虽然我抱怨小时候都没有朋友,可是话要说清楚:我可是有该死的任天堂游戏机,在1989年,相当于80年代沉迷玩乐的儿童代表!)

但是每个人都能在科技新创公司的淘金热中成功,不是吗?这就是重点所在,难道不对吗?

不对,抱歉,这句话还是狗屁。

根据哈佛商学院一项整体分析,75%以上初创阶段的科技公司,没能让投资人回本(更别说获利了)。如果只看科技为主、有创投支持的新创公司,无法回本的比率就超过90%!即便开业前几年存活下来,也不保证一定成功:到第四年仍然存在的公司,有整整一半最后还是会破产。

你以为创业者通常很年轻,刚从学校毕业吗?不。考夫曼基金会(Kaufman Foundation)发现,大多数创办人年龄在35到44岁之间,而非大众文化塑造的形象:20几岁的大学辍学生 。

如果这些数据令你质疑你对新创公司的想法……很好,理应如此。

我因为个人因素,痛恨那些神话式的故事,毕竟我花了10年时间,追求明确、高高在上的新创事业成功神话,结果弄得一团糟。

我是白人、犹太裔、美国子弟,与全世界99%的人相比,过着相对富裕优渥的生活。但我并

非命中注定或天赋英才要成为科技创业家,我不是程式设计师,没读过常春藤(Ivy League)学校或电脑科系。我的公司不是在矽谷创办的,刚开始,我连一个创投资本家或筹到资本的创业家也不认识,我从未被招募进入新创公司或科技界。

我与被捧得高高在上的新创公司创办人唯一类似的地方,或许是没念完大学……主因是我与老爸起争执,他不再替我付学费,这样算不算?

平心而论,我很不像是科技公司的创办人或执行长,可是不知怎么的、很反常、也很意外,那正是我后来坐上的位子。

2001年,我开始与我妈吉莉安(Gillian)合作,在西雅图郊区微软地盘的阴影中,为小企业设计网站。说句题外话:母子顾问公司(Mom & Son Consultancy)恐怕是这个领域最不可能的新创事业组合,一路走来,曾让许多人不以为然(一段时间后,我在工作场合开始直呼我妈的名字,这样很有用)。

网络泡沫破灭,加上我可悲地缺乏商业敏感度,导致我们的公司挣扎多年,所幸最后经过尝试错误、失策、头痛、悲剧和胜利,我成了一家业务蒸蒸日上的软体公司执行长,拥有投资人、员工、顾客和《TechCrunch》的详细报导,一样都不少。

到了2017年,我的公司摩兹(Moz)是每年营收4500万美元、有创投资本支持的B2B(企业对企业)软体供应商,为那些协助客户或团队进行搜寻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ptimization,SEO)的专业人士创造产品。

用一般人的说法就是:我们为营销人员制作软体,他们用我们的工具协助网站在谷歌(某公司)的搜寻引擎获得较好的排名。随着谷歌成为世上最赚钱、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客户对我们这种软体的需求也大增。

摩兹既不是一夜致富、身价不凡的成功故事,也不是失败的悲剧故事。科技及商业新闻媒体对于成败的钟摆,往往只报导一边或另一边,但是我相信:对多数创业者与团队而言,在中庸型的新创事业生命周期中,从事业的起起伏伏中能学到许多。

执行长是真正(烂到不行)的工作

我刚开始当搜寻引擎优化的顾问时,大多数日子的确是用来做喜爱的工作。可是当公司开始走上认真成长的轨道,我也当上执行长后,我大概花不到20%的时间做那些事,有几个月还一度减少到5%以下。

我记得2009年10月,光是一周内,我就要做这些事:招募新技术长;向几位矽谷创投家募资过程不顺,须在结束前力挽狂澜;为两项即将举行的正式会议准备报告;与公司工程及营运团队的高阶成员,谈新待遇和股票报酬;替重要的新产品计划(网站开放浏览器(Open Site Explorer),这将成为我们未来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设计线框图(wireframes);替欧莱礼出版公司(O′Reilly Media)促销一本我与人合着的书《SEO艺术》(The Art of SEO);还有令人不敢相信的,与联合国某些高阶技术人员会面,讨论搜寻能见度对他们的帮助。

(还要想想万圣节要打扮成什么角色,最后我扮成红衫军官去参加派对。你知道吗?就是《星际争霸战》(Star Trek,又名星舰迷航记)里最先悲剧性阵亡的人?细节就不赘述了。)

我几乎没有亲手做搜寻引擎优化的事。

「创办新事业以便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误区在科技界流行文化里深植人心的程度,不亚于一夕致富的误区,值得加以破解及审视。其中虽然有少许实话,却埋在一层层令人生气的虚伪矫饰下。

光有热情,无法成为经理人

假设你对创业没有成见,那么想象一连串事件如此顺理成章地发生,仿佛很合理:创业者大学毕业,在能广泛接触众多行业的领域(也许是顾问业)工作一两年,再念个企管硕士,对好几种领域的潜在商机进行透彻分析,找出其中竞争最少、潜在需求最高者,制订产品、营销和扩展计划,募集资金,然后开办公司。

天啊,我听起来也觉得很合理。

可是,我们从数据和经验中知道,大部分创业者,而且是绝大多数最成功的创业家,起步时连近似程度的慎重评估都谈不上,反而是一头栽进自己热爱的事业,连考虑都不曾考虑其他选项、市场风险、竞争情势、长期需求曲线及总体经济力量。

或许那些资料会告诉我们,现在架设学做义大利面并全靠低价广告收入的新网站,时机不对(有一天我们或许也会生产自家的义大利面,放在网络上销售),管他的,反正我们爱吃义大利面!

我们想要与全世界也喜欢义大利面,但不知要买什么食材或怎么烹调的人,分享我们的热情。有些人还不知道一些小秘诀,只要12分钟,不多不少,就能把黑胡椒起司面(cacio e pepe,罗马的一种义大利面)从只是五种原料做成的一碗面糊,变成最能满足口腹之欲、吃了还想再吃、美味只应天上有的餐点。

创业者从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起,并非因为合理或市场很大,而是由于他们无法想象自己去做别的事(或吃别的东西)。

一方面,这种热情和执着是资产,有助于初创阶段的公司,努力走过为找出商业模式所需经历的千辛万苦。另一方面,一旦小规模营运可行并带来收益,领导阶层便要调整重心,聚焦于组织在成长中一切必要的作为。测试食材、拍照、寻找冷门失传的食谱,然后与世人分享,也许使你有了目前的成绩,但不会让你由美食部落客跃升为媒体王国。

当新创公司在成长时,你的任务和专长每六个月就会改变。 2007至2017年,我所做最重要的事,绝对不会超过6个月还相同。每件新工作都有我喜欢的部分,可是我把该派给别人做的事抓在手上太久了,与我交谈过的每位创业者几乎也持同样理由,认为那是公司的核心专长,我可以做得比别人都好,我来处理不会影响到我的其他职责。

我始终近乎100%地掌控公司的部落格,根据的逻辑是:为公司建立起商誉的是我的贴文。其实内容多样化,可以让我挪出更多时间,可以大为促进我们的产品和工程。我维持所有权并复审公司的顾问业务(这个业务到2010年才终止)。多年来我坚持担任主要产品设计师,对大小细节有最后决定权,以致妨碍了其他团队成员成长,也大幅减缓了产品改进速度。

除非你喜欢管理员工、处理危机、向下授权、确认责任归属、招募人员、安排工作环境、然后不断扩大及重述公司的使命、愿景、策略和价值观,否则当新创公司的执行长,或许无法让你做热爱的工作。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请在本网站搜索您需要任何课程或者资源,如果没有搜索到您需要的课程请联系客服微信: shikong12367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找到你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