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是什么意思,我戒了是什么意思

工作好累,下班只想吃咸酥鸡追剧?心理师建议3个方法,戒掉靠「爆食狂买」纾压的上瘾习惯

当你忙完一整天的工作,而在工作或生活遇到挫折;或者是,完成了一个压力很大的工作任务时,接下来想要放松一下,你会想要做什么?

我随机问了三个朋友,他们分别给我的答案是:

有趣的是,包含我自己,如果那天工作太累、太忙,或是忙了一整天如无头苍蝇般,应付了许多人的需求,好不容易有空闲下来的时间,都会特别想吃高热量食物,或是想好好吃一顿抚慰自己,像是炸鸡、甜点、甜饮料、可乐、零食。

但是,如果那天我从事的是自己想要做的工作:例如写作、写歌等有创作产出的工作,即使忙了一整天,我都不会想吃这些东西。

在实务工作时,我也发现一件事:当工作上需要花太多时间「应付、符合他人需求」,甚或是受控的部分较多,让自己有比较多的「情绪劳动」机会时,我们很容易会跟德国哲学家汉娜·鄂兰说的「劳动动物」一般:一旦有空闲时,我们很可能只想要消费。

「消费」包含购物或饮食,因为做这件事,会让我们感觉:生活至少有些部分是可控的;饮食与购物后,脑中所出现的脑内啡,也可以让我们很快地得到「可预测的快感」,成为安抚我们疲惫的身心的重要依靠。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验:充满挫折的一天,你决定买一桶炸鸡、或是点了一堆咸酥鸡回家吃,吃的时候固然觉得爽,但吃完之后,却充满了各种罪恶感(尤其你很清楚这些炸鸡都会变成你身上的脂肪不离不弃),你或许会恨不得回到未吃前的那刻,希望自己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

吃完后产生的罪恶感,很可能还会让你做更极端的事情纠正,例如会开始狂运动,或是催吐把刚刚的东西全部吐出来,而获得暂时的安心感,但却仍然带着一丝罪恶。

而这个方式,很有可能就这样成为你的纾压模式,你不见得喜欢,但这方式可以得到的慰藉与快感,却也是你可以控制与预测的。

这可能会让你觉得:「这是我人生少有可控制的事情了吧!」但矛盾的是,我们却又在这过程中,失去对自我的控制感,甚至产生罪恶感与羞愧感,而这些负面感受侵蚀着我们对自我的看法,又让自己更脱离不了这个「让自己感觉好一点的纾压模式」。

不过,这个让你感觉「自制力不足」的纾压模式,真的只是你个人的问题吗?

实际上,在《过度饮食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到,「过度饮食」或「过度消费」的问题,是一种从社会、历史、文化、媒体、产业、家庭、心理各层面与个人交织出的一种「消费文化」:让我们习惯用食物、购物这些可控制的行为产生「脑内啡」,用这些可预测的快感来安抚自己生活的不愉快。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些新的方式来抚慰自己,来替代这些过度饮食或消费的「类上瘾习惯」呢?

一、减少无意识的行为,专心当下

许多人因为压力大而吃甜食、大吃大喝或是爆买,多半处于「前额叶失控」的状态。前额叶皮质是大脑中「控制冲动」的重要关键,却也是最晚成熟的部分;当我们压力太大或过度焦虑时,大脑的控制权,就会从前额叶皮质移转到较为原始的脑区,我们就很容易依循本能性的冲动做出冲动性或情绪性的消费或饮食。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样的状况,可以试试看两种方式:

1.饮食

请减少无意识饮食的习惯,例如一边工作一边吃、一边看剧一边吃。当你真的想吃东西时,练习「专心饮食」,专心于当下感受所吃食物的香味、触感,以及吃进去的感觉。一方面,大脑较容易满足与感觉到饱足感,另外一方面,你也较能够倾听身体的声音,才有机会分辨:「这食物是我身体需要的,还是因为我压力太大,所以想要吃这些?」

当你停下来时,前额叶才有机会工作,也才有机会提醒你做不同的选择,而不至于每次都被情绪性饮食给绑架,成为遇到压力的固着应对方式。

2.购物

如果你习惯性大量购物,或是遇到压力就会购物,请试试看让自己建立一个习惯:

「我先去看看,过一周再决定要不要买。」

不论是到店里购物,或是网络购物,都可以试试看这样的方式。如果是网络购物,我建议可以先把物品都丢入购物车,然后要求自己稍微停一下,过几天再来看看需不需要买这些。

很有趣的是,如果度过了当时的压力情境,回头再来看那些物品,你很有可能发现:「咦?为什么当初会想买这个?我根本就不需要啊!」

建立让自己能「停一下」的方式跟新习惯,可以让大脑的判断又能运作,而不至于陷入本能冲动性购物的焦虑行为。

二、使用新的行为来替代原本的消费习惯

当我们过去使用大量的消费来安抚自己在压力下的大脑与焦虑情绪,一开始可能很难改变这样的习惯。如果可以,试着建立一个「新的习惯」,用以打破你原本的模式。

例如,当你觉得压力很大、或是很焦虑时,原本会选择去买东西、吃东西,先去附近的公园走走,享受一下公园的风、还有跟自己的身体对话,再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那么需要买东西、吃东西?」

我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某次一个非常重要的检定考,由于准备的时间不长,我感觉压力非常大,一有空的时候,很容易想吃零食或大吃大喝。后来有个朋友跟我分享:「每次我念书念到卡关时,我就去运动或跑步,结束后休息一下再去念书,反而觉得脑袋变得清楚有效率很多。」

半信半疑的我,开始做这样的练习:感觉过于焦虑、觉得遇到卡关跟瓶颈时,我从「吃东西」改成「去公园跑步或走一走」,不到一周,发现果然效果原比吃东西来的好,不但头脑清楚,内心焦虑的情绪也会比较下降,重点是:还不会变胖。

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并不容易,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有不同的选择,当我们倾听身体与内在的声音,感受到新的行为其实对我们有益时,那么,旧的习惯行为模式,就很有可能被打破,重新建立有益的替代行为。

三、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与生活不满

遇到压力与焦虑时,想要大吃大喝或是购买东西,其实都是一种逃避行为:逃避那些过于困难的,感觉生活中难以解决的人事物。如果你愿意,给自己一点时间,试着面对那些负面情绪,好好问问自己:「现在生活中,我不满的部分是什么?」练习理清自己最难忍、最在意的部分,然后,重新思考是否有调整的可能性。

不过,有时面对生活的压力与焦虑,当我们太习惯去「承担」,很容易就会感到无力或无能感,因此要独力面对而做出不同的选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我也强烈建议可以寻求心理咨商的专业协助,借此能够更理清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与生活无力的根源,找出调整的可能性与「新的选择」,跳出自己的「焦虑上瘾循环」,也才能拿回自己人生的主控权。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请在本网站搜索您需要任何课程或者资源,如果没有搜索到您需要的课程请联系客服微信: shikong12367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找到你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