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饮料、小菜和厕所,却连10年获米其林!跟细节魔人学习:专注让你变绩效最好的员工
数寄屋桥次郎寿司是一家有50年以上历史的寿司老店。
现年91岁的小野二郎仍在为客人做寿司。这家寿司店就在银座一间与地下铁相通的旧大楼地下室,拉开木门就是可容纳10位客人用餐的长条原木吧台。用餐空间狭小、素朴。菜单或许也会让你失望--这家寿司店根本就没有菜单,全部是主厨调度的料理,视当日在筑地鱼市场采买到的食材,提供20贯寿司。没有餐前酒、没有天妇罗,也没有小菜。对了,如果要上洗手间,必须走到店外,利用车站的厕所。
这样的餐厅,看来没有成功的希望?
然而,这家店的寿司完美细致,因此举世闻名。小野二郎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寿司师傅,已连续10年荣获米其林三星的殊荣。他穷尽毕生之力,就是为了准备这20贯寿司。他能如此不同凡响,不只是选择做出什么样的寿司,而是他的专注已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2011年上映的纪录片《寿司之神》,拍摄了小野二郎如何准备当日要给客人吃的寿司。一大清早,二郎的长子祯一就去筑地的鱼市场选购最好的一块鲔鱼(他已在父亲底下工作了30年,二郎在70岁那年心脏病发,才不得不把到鱼市场采购的重责大任交给祯一)。这块鲔鱼不只是上等货当中的一块,而是整个鱼市场最好的一块。如果买不到这样的鲔鱼,他就不买了。要是买不到全市场最好的一块鱼,要如何做出最棒的寿司?
要准备章鱼了。为了让章鱼吃起来柔嫩,二郎会用手按摩章鱼。但要按摩多久?二郎说,他以前按摩30分钟,后来发现按摩40到50分钟,肉质最柔嫩。现在,按摩章鱼的工作是由店里的一个学徒负责。
另一个学徒已在店里工作了10年,前8年只能拧热毛巾、刷刷洗洗和准备食材,之后才能学习煎玉子烧。在他做的玉子烧可放在吧台上献给客人前,二郎已磨练他许久;每一块玉子烧背后是苦练了200块玉子烧的成果。二郎只提供20贯寿司给客人,每一贯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这20贯不只是美味的寿司,里面藏着二郎毕生对完美的追求。
专注与痴迷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视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定。例如美国百货龙头诺德斯特龙(Nordstrom)的销售人员为了调到顾客要的毛衣尺寸和颜色,会打电话给其他分店,看他们是否有库存;调到货后,会随即邮寄到顾客家中,还会打电话询问顾客衣服是否合身。
有个房地产仲介人员,会为待售的房屋拍上百张照片,再花一小时细看,挑选出最满意的一张放在公司网站上。还有个小学老师,即使已教了20年,上课前一天仍会备课。
这些人都追求卓越的品质。不管是智慧型手机不同凡响的介面设计、百货公司贴心的顾客服务、一块软嫩得令人惊异的章鱼寿司,杰出表现需要持续不断的对细节着魔般的专注。双重专注,才能突破极限,创造卓越。
双重专注,是一股精益求精的力量,也是创高绩效的7种心智之首。创高绩效不只是为了创造业绩,而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技能,让你得以发挥心智的最大力量,创造出最有生产力也最有意义的人生。
4类职场人,绩效大不同
许多在工作、艺术和科学上有超凡表现的人,不但是品质的偏执狂,而且是细节魔人。海明威曾经说:「很多作家或许不拘小节,但我会精雕细琢。」电影「惊魂记」中,最经典的一景莫过于浴室杀人。
这个凶杀场景只有45秒,但希区考克拍了7天,前后拍了70几次。戴森(James Dyson)总共花了15年,制造了5千部以上的原型机,才研发出第一款不用集尘袋的吸尘器。
这就是痴迷!
究竟专注到痴迷的工作模式,对工作表现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依据专注程度,将研究的5,000人分成四组。结果发现,这四组人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表现最差的那一组人承担了很多工作,却没有特别努力。
他们接受了许多工作,却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我们称这一组为「事多,得过且过型。」这种员工在绩效排行中垫底,位居第11百分位数。
表现第二差的那一组,绩效排行为第53百分位数,他们能「把心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却不够努力。」我们称这一组为「事少,不给自己压力型。」他们很懂得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但不够认真投入。如生产力专家所言,你知道把焦点放在哪里,也许你能达标,但离顶尖高手仍有一大段距离。
表现次佳的那一组,绩效排行为第54百分位数,仅比第三名好一点点而已,但他们承担很多任务,对每一项都卯足全力去做,让自己每天忙得团团转。他们在专注上得分很低,但在努力方面得分很高。我们称这一组为「事多,压力破表型。」
请注意,这一组人的绩效排行和「事少,不给自己压力型。」那一组其实差不多。
也就是说,比起那些会将要事放第一、但不会精益求精的「不给自己压力型」,做事很卖力、但不分轻重的「压力破表型」,工作绩效并没有高出多少。事实上,这两种人的绩效都只略高于平均值(亦即只比第50百分位数好一些)。
表现最杰出的那一组,绩效表现位居第82百分位数,比起次佳那一组,足足高出28个百分等级。我们称这组人为「双重专注型」(能掌握重要少数,然后专注投入。)就像小野次郎,他们知道如何设定目标,先找出最重要的优先要务,然后投入时间,倾注全力、完全专注,才成为顶尖高手。
我们只看这一组人利用双重专注心智所创造的绩效,另外6种心智尚未纳入考量,就已发现他们的表现与一般人有很大的差异。
你属于哪一型?我承认我属于「事多,压力破表型。」我经常承担太多工作,然后顾此失彼,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但这一章的发现改变了我,我开始更常对别人的临时要求,或是会让我分心的事物说「不」,每天提醒自己把精力与注意力放在少数几件最重要的事情上,过心神专注的高绩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