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求职,该注意的事:履历别放自传和大头照、面试不能谦虚
还记得第一次要招募组员时,我有点不知所措,以往只有面试的经验,现在换成要当面试官,有点紧张,不确定要问什么问题,该用什么标准评断应征者。
求救人资经理,他给我一份公司面试题库,将近20页的文字档,我就挑着相关的问题问,并请他跟我一起面试应征者,我问问题、他做记录,事后两人一起讨论感想。经过几次当面试官的经验后,才比较自在些,有时候我真的拿自己没办法,自己求职面试时紧张,角色互换当面试官也紧张。
英国求职得先过关斩将才有面试机会
求职面试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面试官总是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有时候觉得自己面谈得表现很烂,但却接到人资联系,进入下一关。有时候觉得相谈甚欢,却是谢谢再联络。面试好坏与否,很难说得准,虽然知道表现要沉稳、态度要从容,但在执行上总是困难。
我在英国找第一份工作时,面试超过30个,都只有经过第一关而已。刚开始完全不熟悉英国求职跟面试的方式,一次一次的面试中,慢慢熟悉跟了解英国人的方式。后来角色互换,当面试官之后,有天恍然大悟,啊!原来英国人的思维是这样。
在英国找工作,需要仰赖人力仲介公司,很多英国公司的人资部,都外发给人力仲介(猎人头)帮忙找新职员。如此一来,等于是要多过仲介公司这一关,先被人力仲介选上后,才有机会将履历转给征人公司看,之后才有面试的机会,就是层层关卡呀。
基本流程就是在搜寻网站搜寻职缺,相关的求职网站会有职务广告,这些大都是不同的人力仲介网站刊登的,可以直接在求职网投履历。英国有很多求职网站,没有一家独大的情况,有些是综合类的职缺网,也有针对产业类别的求职网。
拥有一份超神履历是求职第一步
要突破竞争重围,首先要有一份超赞超精确的履历 (Curriculum Vitae 简称CV ),不必交代祖宗八代的自传,更不用附上大头照,履历就是直接单刀直入,条列式个人相关工作经历、丰功伟业,加上具体化的例子跟数据。
我有几次在求职面试现场,面试官才当场急急忙忙快速扫瞄我的履历,我虽然心中不爽快,脸上依然得面带微笑。我后来面试新人,事先看履历时,通常会先找关键字,履历中有没有提到符合目前职缺所需的工作技能。
我同事亚当认为,只要履历中有提到重点的关键字,看起来符合工作需求,就可以约第一次面试来聊聊。毕竟履历只是平面包装,将求职者包装成看起来有一些能力,可以从事这份工作而已。
刁钻情境式面试题,要挖掘面试者的真面目
我跟主管威廉一起面试新人时,我们讲好他演坏人,我扮好人。我是一路笑脸,给面试者温暖跟鼓励的眼神,威廉他是直接扳起面孔,犀利询问难题。公司有一套依职务阶级的情境式实战状况题库,我们就挑适合的问,再依照面试者回答的内容,穷追猛打问细节,来判断这个人的特质、实际工作贡献跟积极度,相当残忍跟严格。
我们最常问的情境式面试题目包含:
● 请告诉我一个例子,当你发觉一个商业机会,如何提案以增进公司销售成绩?请问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你当时怎么做、结果是什么?
● 请告诉我一个例子,你如何跟刁钻的工作伙伴或是主管沟通?当时是怎样的 情况、你如何处理、后来事情发展如何?
● 请告诉我一个你如何克服困难及面对挑战的例子?为什么它很困难?你如何 克服这困难、从这事件中你学到什么?
● 你如何清楚明确地跟别人沟通,并确认别人了解你传达的讯息?
以上都是想要挖掘面试者个人特质跟做法的情境式状况题。
当求职应征遇到情境式的面试题时,其实不难回答,只要照STAR这个准则即可。 STAR是英国求职指南必教的法则,S是Situation状况,T是Task任务,A是Action行动,R是Result结果。当面试时被要求举例子来说明状况,只要照着STAR这4个步骤依序阐述,通常就可以清楚表达,并且散发出「我的思考很有条理」的特质。
英国面试也会有天马行空,不知从何回答起的面试题
同事亚当的部门在应征新人,人资安排了一场面试,但是他刚好凑巧休假去了,于是我代打帮他面试组员。
他给了我一个面试题库档案,里面包含他最喜欢问的问题: 请问海德公园有几棵树?这个有点抽象的问题,实在是考验面试者的沉稳性质,还有快速的逻辑推理能力。答案的正确性不是太重要,可能也没人知道正确的答案。我也暗自想了一下,如果我在面试时被问到,不见得可以应对得很好。
另一位同事詹姆士就对这题海德公园有几棵树,有相反的意见,他翻白眼地对我说,问这题很不实际呀!我宁愿问贴近我们实际工作的题目,例如请估计某某商品的市场规模大小。其实2题回答的道理都差不多,我觉得都是不太好回答的创意题。只是估计商品市场规模比较不抽象,有逻辑依据来推理,也比较没那么天马行空。
谦虚不是英国职场文化,要勇于表达
我发现在英国的职场文化里,履历不能含蓄,面试不能谦虚,丰功伟业要大写特写,千万不要客气。即使只有六分把握,也要有自信、不动声色地坚定表示我可以。
但是吹牛也不要吹太满,因为如果遇到刁钻复杂的情境状况题,对方会一直要求你提出实际例子并详细说明,想办法搓破你胀气的牛皮。
我同事詹姆士通常采用「笑里藏刀」面试法,轻轻松松、和和气气地跟面试者聊天。会请面试者介绍之前的工作经验,以及自己的特色。或是请你聊聊当你遇到奥客时,当时是什么状况,而你怎么应对。
面试者一定没想到,眼前的面试官才是奥客,面带微笑,但是心中早就打好分数,该让 面试者出局还是进入下一关。
老实说,这背后有很多面试者猜不到的用人考量,或许你技术面强,但是沟通跟提案能力有待加强,今天面试的公司可能认为沟通提案能力比技术重要;但是明天要面试的公司,可能正巧相反,认为技术能力为优先考量,其他则是其次。
征人像找情人,宁缺勿滥也不要滥竽充数
偶尔听到资深主管说:人好难找,面试了好多人,没有非常适合职务的人选。好不容易在第一关面谈时,觉得某位人选不错时,但是却在第二关笔试案例分析时阵亡了。
我觉得公司找人的条件都蛮严格的,每个职务都列出至少要符合3、4个条件以上。老实说,要找到全部都符合这些条件的完美应征者,几乎不可能。在看过几轮履历,面试几位人选之后,都得重新思考征人条件,看看哪个条件最必要,还是要重新调整职务跟组织架构,才能补到人。
主管的态度是慢慢找,宁愿找到适合的,也不要快速地找错人。宁愿这几个月主管自己辛苦点,多分担一点该职缺的事情,坚持找到能胜任该职务,且能融入团队中的最佳人选。
曾经部门内有好几个职务,空缺了至少半年以上,主管面试无数人,但就是一直没找到经验跟个人特质都符合的超完美人选。最后当听到找到人时,不相关的我,心中也不禁为他们喝采啊!终于找到人了呀!
分享海外工作见闻,就有机会成为商周专栏作家!欢迎投稿至:elaine_lu@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