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等一下」,马上开启你的惯性拖延!这几个口头禅,会让你自我设限
如今,我好奇自己为什么曾经相信,限制才是正确答案。 ——Caroline Dooner
正式踏上转职之旅前,我常常会有一些自我贬低、设限的想法,而这些想法逐渐化作言语,慢慢腐蚀我的思想,赶走我对于未来的希望。
那是一个下午,我与朋友J如往常进行着读书会。
「Vivian,其实你可以直接学学看程式啊,一直看理论没办法让你做出网页来。」朋友J一面敲着键盘,一面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着,那是我开始自学网页设计的第一个月。
听到这样尖锐,但又点出我目前遇到的窘境的话,让我下意识就用嘴回击:「没办法啊,我只能先把设计的美感培养出来,毕竟我不是一个本科生,比不上你。」
J觉得我的话很荒谬:「没差吧?很多工程师都不会设计划面啊?」
「但是我觉得自己应该要照着顺序学习,跳过基本设计的部分我可能看不懂程式。」那时候的我根本没发觉我根本满嘴理由,简直是一个理由伯。
「蛤?哪有差??你现在赶快学一学吧,不是说明年想转职吗?」
「吼,等一下啦!等我把设计概念补起来。」
「现在就开始学啦!又不冲突!」朋友J的脸臭到不可思议,于是我向权威屈服、弱弱地答应:「喔,好吧。」
于是我开始找线上课程上,在没多久后,我很感谢当初有听朋友J的话,直接越过自己的内心障碍,买了课程把头给洗了下去,对于程式开发的理解大大进步。
幸运的是,在检讨过去的自己时发现,原来很多「自我设限」的想法早就被自己挂在嘴边,甚至让自己的学习状况每况愈下。
这些口头禅限制了你的选择吗?
在与朋友J相处时,我逐渐发现自己有许多口头禅一不小心就限制了自己的选择,我把这些口头禅大致分成以下种类:
预设立场强的这些字眼
自我限制的字眼
自我贬低的话语
惯性拖延的理由借口
一、预设立场强的这些字眼:
仔细思考,在我接触心理学前,我倒是满常说一些:「应该」、「你一定、我一定」等充满预设立场意味的话,特别是在我转职前的那段期间,有很高的频率我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我应该没办法做这些事,因为我不聪明。」又或着是:「我一定会失败,所以我不想去冒险做这件事。」
现在回头一看,认真觉得正是这些预设型的字眼,让我不断强化「自己做不到」这样的认知,即便我本来是做得到的,也会被自己预设立场成「我做不到」。
信念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现在当遇到挑战时我反而鼓励自己可以说:「也许我可以试试看,不做谁也不知道结果。」
二、自我限制的字眼
如果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另外一种字眼也尽量避免,就是「好麻烦」。
当然限制型的字眼可不止这一种,在「去他的饮食」创办人的书中多次被提到,只要是任何会把自己的思想给局限住的意念,像是上述含有预设立场意味的「应该」也被归纳到此类。
还记得小时候我因为父母的关系,其实非常少参加活动或是跟其他朋友出去玩,就算是放假了,也都是自己待在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每当有任何的活动我想要参与,通常我都会听到父母说:「好麻烦,一定要参加吗?」「你应该不一定要参加吧?」
到了二十出头岁,自己开始需要教导别人、为自己人生负责时,我才发现这样「好麻烦啊??」的想法究竟帮自己限制了多少机会及学习新事物的机会。如果觉得运动很麻烦,那就不想出门运动了。如果觉得工作很麻烦,那在自己的岗位上就很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做出成绩了。觉得人生很麻烦的话,究竟要怎么快乐过下去?
三、自我贬低的话语
我是一个冒牌者症候群有点严重的社群创作者兼软体工程师,以往创作出一个新的作品,我大概只有作品产生的当下会有「啊!好棒啊!」这样的想法。
等到东西、文章要准备发布的时候,我的脑袋都会有一股声音止不住的怀疑自己,甚至会开始批评自己:「怎么做的这么差啊?」
然而医学、心理学领域皆赞成「认知会影响行为」的理论,意思是:当你觉得这世界很好,那你的视野便会充满了美丽风景;如果认为这世界老是亏待自己,那这个人看出去的世界便是人间炼狱。也就是说,当你觉得自己很差劲时,自然而然自己都只能做出一些差劲的作品了。
《习惯致富》的作者甚至提到,「信念」至关重要,如果觉得自己是一个穷人的话,那可能永远都不可变成一个有钱人了。减少自我贬低的话语对我的生活受益良多,最大的改变大概是当我看着自己裸体的样子不再嫌它丑,看到自己的文章点阅率很低时,不再嫌弃自己,而是去想办法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容的人。
四、惯性拖延的理由借口
另外一个该戒掉的口头禅绝对是「等一下」,在我自己的经验里,一旦说出这个字串,就代表着我将要开启拖延症的节奏了。
市面上不乏有各式各样的书教大家如何克服拖延症,我建议大家在买这些书来阅读前,可以思考看看自己有没有任何会造成自己拖延的「理由借口」?
除了「等一下」会造成我个人的惯性拖延之外,我还发现自己会找各式各样的借口不去运动、学习,像是「啊??我今天头痛诶??」或是「我生理期来耶??」。
我相信许多人在拖延的当下是没有任何意识的,但是透过观察自己的口头禅,可以慢慢观察出自己是不是有「惯性拖延」的口头习惯。
在《原子习惯》中,作者把这个东西称作「习惯的提示」,说了某句话,或是做了某件事作为开启某个好习惯或是坏习惯的提示,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你说了「等一下喔」就开启了惯性拖延的行为模式,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比不上别人,也越来越没有力量追求自己的目标。
其实真的要说自己为什么没办法跟别人做出一样的成绩,那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比较「懒」吧。发现自己有这样惯性拖延的口头禅后,我发明了一个作为取代的口头禅叫做「三二一Go!」,每当倒数完喊出「GO!」的那一刻,就代表我该要去内心那件我很抗拒、觉得很麻烦的事了。
事后我曾经与朋友J分享这几个我认为「不能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分类,他竟然回答我说:「蛤?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相信远方正在阅读文章的读者大概会觉得:「哇!朋友 J也太天资聪颖了吧。」没有错,我也觉得好羡慕??
我是Vivian,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