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有限更要培养「这个」观念!

没有含着金汤匙,这辈子注定当鲁蛇?策略顾问:资源有限更要培养「这个」观念!

斜杠时代,我们总以为身分要愈多愈好:要扩张人脉、要增加业绩、要追赶时间、要汇聚资金……但拼命追逐这些后,换到的不是丰盈的生活,而是无止尽的辛苦。这样的人生,真的成功吗?时间不够,钱不够,不能佛系看待就只好更加拼命?

山不转,路转 路不转,人可以这样转

1978年,西伯利亚地质学家意外发现了42年前消失的一家人。利科夫(Lykov)一家当年为了躲避宗教迫害,逃到萨彦岭一处荒地,近1千3百万平方公里以内杳无人烟,旷野一片。虽然逃难时物资也不充裕,但来到这个距离最近的人类住处有260公里之遥的荒野,成为他们此生遭遇到最大的挑战。他们在此与世隔绝,浑然不知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及结束。此处气温长年接近零下30度,不仅考验他们的体能状态,遗世独居也是心理上的一大挑战。夏季时,外人必须乘坐独木舟长达一周,才能抵达利科夫家族的居处;冬季时天候太过恶劣,除非搭乘直升机,否则根本不可能来到如此偏远之地。

这对父母卡普(Karp)和艾库琳娜(Akulina)养育了2个儿子沙文(Savin)和迪米特里(Dmitry),还有2个女儿娜塔莉亚(Natalia)和艾加菲亚(Agafia)。最小的2个孩子迪米特里和艾加菲亚是到了萨彦岭后才出世的,因此在地质学家发现这家人之前,他们从未见过父母及手足以外的任何人。

利科夫一家人与文明断绝长达数10年,无法享受任何现代便利设施,也无法与家人以外的外界社会接触。别无选择之下,他们只能就地取材,随机应变。他们没有文明人视为理所当然的器具,于是用马铃薯皮和松子壳搭建房屋及地板。他们还用大麻籽做衣服,用桦树皮做鞋子。没有适合的打猎用具,迪米特里就光着脚追逐他的猎物,有时候一追多日,直到动物筋疲力竭死去为止。

利科夫一家人学着去适应环境的限制,并设法将他们拥有的少许资源,转换为生存的基本要件。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否则就只能等死。在我们惊叹于这家人的创造力,并感恩自己的环境条件比他们好得多的同时,利科夫一家荒野求生的极端例子,显示人们在危机关头竟能如此善用资源,而达到不可思议、超乎想象的成就。

几乎所有人都会面临某种局限或限制。每个人想达到的目标各不相同──长期目标包括事业成功、创业圆梦、找到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与家庭间取得平衡,以及养育出好孩子等;短期目标例如完成某专案计划、学习新事物、举行某会议,或是辅导小孩课业等。

面对这些目标,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也各不相同──包括时间、金钱、知识、技能、人脉及物资等。

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往往与我们现有的资源存在一段落差。有些人最大的局限在于资金不足,有些人的问题则是缺乏专业人脉,或是资讯、技术或人员不到位。尽管有种种不足,善用资源的人仍勇于行动。他们不断自问:我该如何运用手边的资源,以有效达成目标?

我们能从成功克服限制的人身上学到很多。这些局限激励我们更灵活应变,采取更有创意的做法,并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延展资源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我们随时都能获益:面对组织、工作、家庭以及生活时,发掘手边现有资源的各种可能性,并发挥创意持续累积,最终创造出更好的成果。

2种行动模式: 「策划式」与「随创式」

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李维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发现,人们想完成一件事时,有2种不同的做法──其中一种是「策划式」(engineering),另一种则称为「随创式」(bricolage)。

所谓「策划式」的做法,需要先寻找某个特定工具。追逐资源者通常采取这种方式,因为他们对于手头上的资源保持狭隘的看法。举例而言,假设他们要在墙上钉钉子,他们会先去买一把榔头。万一没找到适合尺寸、形状及重量的榔头,策划式的做法便行不通了。

为了因应这类问题,他们设法准备各式各样的工具放在工具箱内,即使那些工具目前并无需要。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工具箱变得愈来愈大,最后连里面放了什么都记不清了。

而延展资源者却会采取「随创式」的做法。他们善用手边的工具,不断实验、测试,以突破现有资源的传统限制。即便他们身边只有一块石头,抑或是砖块、罐头、高跟鞋或大型手电筒,他们都能就地取材,把钉子成功钉进墙面。

无论采用「策划式」或「随创式」,都能完成钉钉子的工作,但2种做法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采取「策划式」做法似乎合宜适切、令人安心,因为这就是在墙上钉钉子最常用的方式。如果有位木匠来你家做工是带着一根擀面棍,你一定觉得非常奇怪。然而,如果将这种思维模式延伸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各种决定,会是什么情况呢?想做任何事都得先找到适合的工具,可以想见有多么麻烦。结果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寻找工具,而不是实际在墙上钉钉子。万一找不到好的工具,我们便一筹莫展。如果别人有更好的工具,我们不但因此感到沮丧,还会认为自己的工具装备较差,做不了事是理所当然的。

采取「随创式」做法的挑战,在于要小心不掉入惯性思考的陷阱──也就是总想着要用榔头钉钉子,即使手边并没有这项工具。发挥物品不同于以往的用途,往往会造成心理些许不安,促使我们本能地出门去买榔头,而将「随创」视为不得已的做法──例如五金行已经关门了,只好另想办法。

但如果我们刻意不去五金行买榔头,而强迫自己就手边的资源做出最大的利用呢?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大大不同,而我相信生活会变得更有乐趣,因为这样的做法能让我们善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并教导我们发挥其更好的用途。

因此,延展资源不只是善用资源以克服种种局限,而是一种人生观,不仅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更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让生活过得更好。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请在本网站搜索您需要任何课程或者资源,如果没有搜索到您需要的课程请联系客服微信: shikong12367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找到你需要的资源